qū
1、[
委屈]wěi qu
1.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没来由地受到埋怨,感到很~。
2.让人受到委屈:对不起,~你了。
2、[
屈服]qū fú
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投降。也作屈伏。
3、[
屈膝]qū xī
下跪,比喻屈服:~投降。卑躬~。
4、[
屈指]qū zhǐ
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5、[
不屈]bù qū
不屈服:坚贞~。宁死~。
6、[
坚强不屈]jiān qiáng bù qū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7、[
宁死不屈]nìng sǐ bù qū
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8、[
憋屈]biē qū
因委屈或烦恼而感到憋闷。
9、[
屈辱]qū rǔ
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10、[
屈居]qū jū
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亚军。~人下。
11、[
屈伸]qū shēn
1.亦作“屈申”。屈曲与伸舒。
2.进退。
12、[
屈曲]qū qǔ
弯曲;曲折。
13、[
屈从]qū cóng
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勉强服从:决不~于恶势力。
14、[
冤屈]yuān qū
1.冤枉
2.冤枉
3.不公平的待遇;不应受的损害:受~。
15、[
叫屈]jiào qū
诉说受到冤屈:鸣冤~。
16、[
屈就]qū jiù
客套话,用于请人担任职务:要是您肯~,那就太好了。
17、[
屈体]qū tǐ
1.谓降低身分。汉 桓宽《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宿当不妨,但少牀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
2.犹屈膝。指屈服、投降。《北齐书·颜之推传》:“嗟将相之骨鯁,皆屈体於犬羊。”唐 李白《赠新平少年》诗:“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请巡按屈体求荣。”
3.弯曲身躯。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
18、[
屈才]qū cái
大材小用,指人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
19、[
屈子]qū zǐ
指 屈原。
20、[
受屈]shòu qū
受到委屈或冤屈。
21、[
抱屈]bào qū
因受委屈而心中不舒畅。也说抱委屈。
22、[
屈折]qū shé
1.屈折:1.屈身;贬抑。
2.扭曲;曲折。
3.屈摺:犹歪曲。
23、[
屈死]qū sǐ
蒙冤而死。
24、[
屈志]qū zhì
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 常叹不遇,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南朝 梁武帝《征庾詵庾承先诏》:“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邹鲁《丁未镇南关之役》:“然时不我与,屈志事仇,食其禄有年矣。”
25、[
屈理]qū lǐ
于理不合。
26、[
屈挠]qū náo
1.亦作“屈橈”。弯曲。
2.退缩;屈服。
3.阻挠。
4.谓受压抑。
27、[
屈己]qū jǐ
严于要求自己。
28、[
屈驾]qū jià
敬辞,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明日请~来舍一叙。
29、[
穷屈]qióng qū
1.穷尽;极尽。《吕氏春秋·安死》:“智巧穷屈,无以为之。”高诱 注:“穷,极;屈,尽。”《吕氏春秋·勿躬》:“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而无所穷屈。”
2.屈从,听使唤。《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所赐奴婢,卒不肯穷屈,奏请纳之,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
3.困厄。清 刘大櫆《与吴阁学书》:“明公不嗤笑以为狂惑,而悯其穷屈,施之赏叹。”清 吴定《答任幼直先生书》:“邂逅之交,情逾故旧,矜我穷屈,吁叹再三。”
30、[
郁屈]yù qū
1.盘屈。
2.屈曲貌。
3.形容攒聚之状。
4.郁积,郁结。
31、[
屈抑]qū yì
枉屈;压抑。
32、[
虬屈]qiú qū
亦作“虯屈”。盘屈貌。
33、[
屈临]qū lín
犹屈驾。敬辞。用于邀请宾客光临。
34、[
环屈]huán qū
弯曲。
35、[
局屈]jú qū
屈曲。
36、[
谄屈]chǎn qū
犹谄曲。
37、[
屈人]qū rén
1.使人屈服。
2.受委屈的人。
3.蒺藜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38、[
屈矫]qū jiǎo
壮捷貌。
39、[
屈下]qū xià
谓屈己下人。《吕氏春秋·观世》:“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 晏子 功,免人於阨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晋书·王衍传》:“祜 名德贵重,而 衍 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40、[
慑屈]shè qū
畏惧屈服。宋 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府尹 吴遵路 素刚,好以严惮下吏。君山 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