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1、[
蒙瞽]méng gǔ
1.蒙蔽。
2.昏暗不明。
3.盲人。
4.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2、[
瞽夫]gǔ fū
盲人。
3、[
瞽师]gǔ shī
盲乐师。
4、[
工瞽]gōng gǔ
古代乐官。
5、[
瞽宗]gǔ zōng
殷 学校名。后借指最高学府。
6、[
披瞽]pī gǔ
使盲人复明。
7、[
瞽者]gǔ zhě
失明的人。俗称瞎子。
8、[
瞽语]gǔ yǔ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9、[
朦瞽]méng gǔ
1.眼睛失明。
2.指乐官。
10、[
瞽谈]gǔ tán
无稽之谈。
11、[
瞽瞍]gǔ sǒu
1.亦作“瞽叟”。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墨子·非儒下》:“夫 舜 见 瞽叟,就然。”汉 王充《论衡·定贤》:“舜 有 瞽瞍,参 有 曾晳。”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尧 不得以与 丹朱,舜 不得以与 商均,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清 李渔《风筝误·闻捷》:“你便做了 重华 不告婚 尧 女,我岂学那 瞽瞍 无情怪 舜 徒?”
2.指算命的瞎子。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
12、[
瞽直]gǔ zhí
刚正,戆直。
13、[
瞽叟]gǔ sǒu
见“瞽瞍”。
14、[
瞽目]gǔ mù
瞎眼。
15、[
瞽工]gǔ gōng
盲乐师。
16、[
瞽史]gǔ shǐ
1.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2.说书的瞎子。
17、[
瞽漏]gǔ lòu
愚妄疏漏,没有识见。
18、[
愚瞽]yú gǔ
1.愚钝而昧于事理。多用于自谦。
2.愚昧的人。
19、[
瞽蒙]gǔ méng
1.乐官。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
2.盲人。
20、[
瞽词]gǔ cí
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21、[
盲瞽]máng gǔ
1.看不见。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汉 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如不见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章炳麟《文学说例》:“而訐诞自壮者,反以破碎讥往儒,六百年中,人尽盲瞽,哀哉!”
2.盲人。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以一物不知者为谨慤,以全无心肝者为善良,此等见地,深入人心,遂使举国皆盲瞽之态,尽人皆妾之容。”
22、[
狂瞽]kuáng gǔ
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23、[
冥瞽]míng gǔ
瞎眼。
24、[
瞽惑]gǔ huò
迷乱;蛊惑。宋 司马光《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25、[
瞽议]gǔ yì
犹妄议。谦词。
26、[
瞽论]gǔ lùn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27、[
瞽妄]gǔ wàng
瞽说妄议。指不切实际的言论。《晋书·刘颂传》:“臣诚未自许所言必当,然要以不隐所怀为上报之节。若万一足採,则微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则国之福也。”
28、[
瞽人]gǔ rén
1.盲人,失去视力的人。
2.古代盲乐师。
29、[
瞽卜]gǔ bǔ
卜卦算命的瞎子。
30、[
神瞽]shén gǔ
上古乐官。旧谓能知天道的人。《国语·周语下》:“古之 神瞽 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韦昭 注:“神瞽,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於瞽宗,谓之 神瞽。”《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愿听臣依 神瞽 律法,试铸编钟一虡,可使度量权衡协和。”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古之 神瞽,心諳天地之中声,先立黄钟之管,以定十一律。”清 龚自珍《拟上<今方言>表》:“音有自南而北东西者,有自北而南而东西者,孙曾播迁,混混以成,苟有端绪,可以寻究,虽谢 神瞽,不敢不聪也。”
31、[
瞽妪]gǔ yù
失明的老妇。
32、[
顽瞽]wán gǔ
指 舜 父 瞽叟。语出《书·尧典》:“瞽 子,父顽,母嚚,象 傲。”孔 传:“无目曰瞽,舜 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瞍,无目之称。”三国 魏 曹植《帝舜赞》:“克协 顽瞽,应 唐 莅政。”
33、[
聋瞽]lóng gǔ
1.犹聋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上》:“下至聋瞽瘖哑残疾之人,亦莫不有学,使习一艺以自养其天刑之躯。”参见“聋盲”。
2.比喻欺骗,蒙蔽。元 耶律楚材《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食我园椹,不见好音,诬谤圣人,聋瞽学者。”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议己,故作为此説,以聋瞽愚俗耳。”《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条格》之书,非不繁密,但资官吏弄法,民间知者絶少,是聋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34、[
御瞽]yù gǔ
侍奉帝王的乐工。以盲人为之,故称。
35、[
瞽聩]gǔ kuì
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36、[
瞽言妄举]gǔ yán wàng jǔ
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37、[
瞽旷之耳]gǔ kuàng zhī ěr
瞽:眼睛瞎;瞽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天生的盲人,能辨别五音六律。形容听觉十分灵敏。
38、[
发瞽披聋]fā gǔ pī lóng
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汉 枚乘《七发》:“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39、[
诈瞽徉聋]zhà gǔ yáng lóng
犹言诈瞎装聋。
40、[
狂言瞽说]kuáng yán gǔ shuō
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