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
1、[
勒令]lè lìng
用命令方式强制人做某事:~停业。
2、[
格勒]gé lè
象声词。多形容笑声。
3、[
伊勒]yī lè
神。
4、[
勒戒]lè jiè
勒令戒毒。
5、[
摩勒]mó lè
即紫磨金。金之最美者。《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元嘉 五年,国王 月爱 遣使奉表……奉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诸寳物、赤白鸚鵡各一头。”清 郝懿行《宋琐语·言诠》:“摩勒,金之至美者也,即紫磨金。林邑 谓之杨迈金,其贵无匹,故云寳物。”
6、[
勒达]lè dá
勒达lè dá廷达瑞俄斯的妻子,斯巴达王后。
7、[
减勒]jiǎn lè
从简。
8、[
银勒]yín lè
银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9、[
逼勒]bī lè
逼迫;强制。
10、[
涩勒]sè lè
竹的一种。
11、[
遏勒]è lè
强制;控制。
12、[
纠勒]jiū lè
聚集统率。
13、[
轧勒]zhá lè
强制勒逼。
14、[
瑑勒]zhuàn lè
犹刊刻。
15、[
鬏勒]jiū lè
假髻。
16、[
勒帛]lè bó
丝织腰带。
17、[
谨勒]jǐn lè
亦作“谨泐”。敬谨书写。
18、[
鞭勒]biān lè
比喻督促控制。
19、[
龙勒]lóng lè
黑白杂色的马络头。
20、[
部勒]bù lè
组织约束。
21、[
抹勒]mǒ lè
涂掉。
22、[
勒勋]lè xūn
记载功勋。
23、[
摹勒]mó lè
1.依样描字刻石。《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丙戌,御製御笔《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 京师 神霄宫 刻记於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
2.亦作“摹泐”。描摹勾勒。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貽永,祁公 之子。国初藏名书画,最多真蹟……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笔多凝滞。”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 靖康 之变,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
3.模仿。宋 李觏《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谁不为文,大抵摹勒 孟子,刼掠 昌黎。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
24、[
勒兵]lè bīng
1.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明 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
2.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羣,前后相继,吾又勒兵按甲,不听讨捕,若无恐惧,竝应安远。”《新唐书·越王系传》:“元振 以告 辅国,乃相与勒兵 凌霄门,迎太子,以难告。”
25、[
钩勒]gōu lè
1.亦作“钩勒”。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
2.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
3.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
4.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
5.犹描写、刻画。
26、[
习勒]xí lè
1.谓严格训练。
2.部署,部勒。
27、[
诈勒]zhà lè
讹诈勒索。
28、[
勒休]lè xiū
令官员退休。清 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29、[
捶勒]chuí lè
犹控制。
30、[
叩勒]kòu lè
犹控制。
31、[
纂勒]zuǎn lè
集合统率。
32、[
勒面]lè miàn
古代马面饰。用白黑二色的熟皮制成。
33、[
封勒]fēng lè
封禅刻石。
34、[
捉勒]zhuō lè
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如 南唐 郭乾暉 的《苍鹰捕狸图》,北宋 崔白 的《俊禽逐兔图》。
35、[
掯勒]kèn lè
勒索;刁难。
36、[
勒迫]lè pò
强迫。
37、[
辔勒]pèi lè
驾驭牲口用的缰绳和带嚼子的笼头。
38、[
严勒]yán lè
严加约束。
39、[
句勒]jù lè
1.用线条画出轮廓。
2.用简约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40、[
勒毕]lè bì
古小说中的国名。传说其国之人善言。
lēi
1、[
勒紧]lēi jǐn
用带子系得很紧。
2、[
勒掯]lēi ken
〈动〉1.强迫或故意为难。
3、[
勒脖子]lēi bó zi
粗暴地掐住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