虖-漢語大字典
虖
《説文》:“虖,哮虖也。从虍,ࠀҨr。”
(一)hū 《廣韻》荒烏切,平模曉。又况于切。魚部。
(1)虎吼。《説文·虍部》:“虖,哮虖也。”段玉裁注:“《風俗通》曰:‘虎聲謂之哮唬。’疑此‘哮虖’當作‘哮唬’。”
(2)同“呼”。《漢書·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顔師古注:“虖讀曰呼。嗚呼,歎辭也。”
(3)同“乎”。《集韻·模韻》:“乎,古作虖。”1.介词。相当于“于”、“於”。《墨子·尚同上》:“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楚辭·賈誼〈惜誓〉》:“馳騖於杳冥之中兮,休息虖崑崙之墟。”2.语气词。《漢書·汲黯傳》:“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誼虖?”《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請問天下猶有一虖?力黑曰:‘然。’”
(4)姓。《廣韻·模韻》:“虖,姓也。”
(二)hù 《集韻》後五切,上姥匣。
人名用字。《集韻·姥韻》:“虖,闕,人名。《莊子》有子桑虖。”按:各本《莊子》多作“雽”,世德堂本作“虖”。
虖-康熙字典
虖
【申集中】【虍字部】 虖
★【唐韻】荒烏切【韻會】荒胡切,𠀤音呼。【玉篇】哮虖也。
◎又歎辭也。【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歟。【師古註】虖讀曰呼。
◎又水名。【山海經】木馬之水,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類篇】後五切,音戸。人名。【莊子·山木篇】孔子問子桑虖。
★又【廣韻】况于切,音吁。虎吼也。
◎又【集韻】乎,古作虖。【前漢·𠛬法志】引《論語》攝乎大國之閒作虖。【汲黯傳】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虖。【宣帝紀】《書》不云虖:鳳皇來儀,庶尹允諧。
★又【集韻】䤈經切,音馨。【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虖池嘔夷。【註】虖,香𠛬切。池,徒多切。 【說文】作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