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ǎn
1、[
雨伞]yǔ sǎn
防雨的伞,用油纸、油布、锦纶或塑料布等制成。
2、[
灯伞]dēng sǎn
灯上伞状的罩子。
3、[
阳伞]yáng sǎn
遮阳光用的伞。有的地区叫旱伞。
4、[
跳伞]tiào sǎn
利用降落伞从飞行中的飞机或跳伞塔上跳下来。
5、[
撑伞]chēng sǎn
打开伞。
6、[
伞兵]sǎn bīng
用降落伞着陆的空降兵。
7、[
红伞]hóng sǎn
亦作“红繖”。红色伞盖。我国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一种仪仗,以罗、绢制成。有黄、红、蓝诸色,以黄、红为贵。五代 和凝《宫词》之六五:“天街香满瑞云生,红繖凝空景日明。”《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 人持御衣、红繖来,设於次外。”《老残游记》第六回:“那轿夫便将轿子搭到阶下,前头打红伞的拿了红伞。”
8、[
洋伞]yáng sǎn
用铁做伞骨,蒙上布、绸子或尼龙做成的伞。这种伞由外国传入,故名。
9、[
凉伞]liáng sǎn
词语解释◎ 凉伞 见“阳伞”
10、[
黄伞]huáng sǎn
1.亦作“黄繖”。
2.借指皇帝。
3.黄颜色的伞。
11、[
扇伞]shàn sǎn
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12、[
仪伞]yí sǎn
1.同“仪繖”。
2.指用为仪仗的伞。
13、[
幡伞]fān sǎn
幡幢伞盖。旧时作供品以献神佛。
14、[
方伞]fāng sǎn
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
15、[
伞子]sǎn zǐ
1.古代仪仗队里的执伞者。
2.即伞。
16、[
御伞]yù sǎn
帝王出巡时所用的伞盖。为仪仗之一。
17、[
飞伞]fēi sǎn
高高的车篷。
18、[
油伞]yóu sǎn
1.见“油繖”。
2.油布或油纸所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
19、[
鬼伞]guǐ sǎn
鬼盖的别名。
20、[
旱伞]hàn sǎn
阳伞。
21、[
伞扇]sǎn shàn
古代的两种仪仗物。均有长柄,上端分别为伞形和扇形。
22、[
伞签]sǎn qiān
由竹或木制作的小棍。
23、[
伞头]sǎn tóu
陕北 地区大秧歌舞中领舞领唱的演员。因以所执之伞为道具,故称。贺敬之《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陕北 大秧歌在表演,这雪白的羊肚子毛巾,紫红的腰带,这领唱的伞头,合唱的男女队员……这不是一九四三年的‘红火’情景吗?”
24、[
伞橑]sǎn liáo
伞骨。
25、[
金伞]jīn sǎn
金饰或黄色的伞盖。古代的一种仪仗。
26、[
竹伞]zhú sǎn
一种用竹作骨架制成的伞。
27、[
直伞]zhí sǎn
指古代官吏出行时,在轿前举直柄伞的差役。
28、[
伞盖]sǎn gài
1.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2.繖蓋:即伞盖。
29、[
伞檐]sǎn yán
张开的伞面的外沿。
30、[
珂伞]kē sǎn
伞盖以珂为饰之伞。
31、[
伞簳]sǎn gàn
伞柄。
32、[
獭伞]tǎ sǎn
见“獭繖”。
33、[
伞柄]sǎn bǐng
就是伞把的意思,手拿的那地方。
34、[
佛伞]fó sǎn
佛家所用仪仗之一。佛寺举行重大典礼时,常用伞盖张于佛像之上,谓之“佛伞”。
35、[
旗伞]qí sǎn
即旗盖。
36、[
碧伞]bì sǎn
指荷叶。
37、[
覆伞]fù sǎn
覆盖的伞。比喻覆盖万物的天。繖,同“伞”。
38、[
伞幄]sǎn wò
指伞盖。
39、[
降落伞]jiàng luò sǎn
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器具。主要由伞衣、引导伞、伞绳、背带系统、开伞部件和伞包等组成。可用于空降人员、空投物资、跳伞运动、收回靶机或探空仪器等。
40、[
保护伞]bǎo hù sǎn
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核~。拉关系,找~。官僚主义往往是贪污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