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i
1、[
俳句]pái jù
也叫发句。日本诗体的一种。一般由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名十七音诗。俳句原为俳谐连歌的首句,17世纪日本诗人松尾芭蕉提倡后始成一种诗体。
2、[
俳优]pái yōu
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3、[
俳谐]pái xié
诙谐:~文(古代指隐喻、调笑、讥讽的文章)。
4、[
俳调]pái diào
戏谑调笑。
5、[
官俳]guān pái
犹官妓。
6、[
俳笑]pái xiào
戏笑。
7、[
俳诙]pái huī
诙谐;戏谑。
8、[
俳儛]pái wǔ
杂戏歌舞。
9、[
诙俳]huī pái
戏谑。
10、[
俳赋]pái fù
骈体赋,为六朝时通行的一种赋体,讲究骈偶声律,字句工巧,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如 鲍照 《芜城赋》、 江淹 《别赋》等。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夫俳赋尚辞而失於情,故读之者无兴起之妙趣,不可以言则矣。”
11、[
俳徊]pái huái
徘徊。
12、[
俳说]pái shuō
戏笑嘲谑的言辞。
13、[
俳佪]pái huái
徘徊。
14、[
瘖俳]yīn pái
亦作“瘖痱”。风病的一种,舌强不能说话,四肢不能动作。
15、[
俳倡]pái chàng
1.俳优倡伎。
2.杂戏乐舞。
16、[
俳文]pái wén
即俳谐文。宋 马永卿《懒真子·五角六张》:“开元 中,有人献俳文於 明皇。其略云:‘説甚三皇五帝,不如求告 三郎,既是千年一遇,且莫五角六张。’”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王褒 ﹞能为赋颂,亦作俳文。”
17、[
俳歌]pái gē
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18、[
倡俳]chàng pái
亦作“倡排”。奏乐和演歌舞杂戏的艺人。
19、[
俳长]pái cháng
俳优的头目。明 沉德符《野获编·园陵设教坊》:“嘉靖 二十七年,增设伶官、左右司乐,以及俳长、色长。”
20、[
谐俳]xié pái
诙谐戏谑。
21、[
俳丽]pái lì
对偶骈俪。
22、[
俳偶]pái ǒu
对偶骈俪。
23、[
俳谑]pái xuè
诙谐戏谑。
24、[
俳巧]pái qiǎo
指诗文浮薄纤巧。
25、[
俳语]pái yǔ
1.戏笑嘲谑的言辞。
2.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26、[
俳嬉]pái xī
谑笑嬉戏。
27、[
优俳]yōu pái
1.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谑为主的杂戏。
2.指表演杂戏的艺人。
3.仿效。
4.戏谑。
28、[
谈俳]tán pái
谐谑;诙谐。
29、[
俳体]pái tǐ
1.骈体文。
2.即俳谐体。
30、[
俳儿]pái ér
俳优。亦指俳优之子。
31、[
罪俳]zuì pái
责难嘲弄。
32、[
俳回]pái huí
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