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中華大字典
1、倮讀音:魯果切,音臝,哿韻。釋文:
❶同釭、裸。又作臝婐。赤體也。《禮記月令》:中央土。其蟲~。
❷國名。《淮南說林》:西方之~國。鳥獸弗辟。
2、倮讀音:古火切,音果,哿韻。釋文:韰~。陝隘也。《文選左思賦》:風俗以韰~爲嫿。
3、倮讀音:戶瓦切,華上聲,馬韻。釋文:肉袒也。見《集韻》。
4、㒩讀音:力果切,音魯,哿韻。釋文:通倮、躶、臝。《荀子賦》:有物于此。~~兮。其狀屢化如神。
〔注〕:~~。無毛羽之貌。~、讀如其蟲倮之倮。謂蠶也。
5、裸讀音:魯東切,音櫘,哿韻。釋文:
❶釭或字。見《說文》。
〔按說文、釭。袒也。王筠云。釭、大戴禮作倮。羣書多借臝。左傳正義。~、謂赤體無衣也〕。
❷露也。《漢書王嘉傳》:~躬就笞。
❸揎衣露臂亦曰~。《禮記王制》:釭股肱。
❹生而無毛羽鱗甲曰~。《太玄玄數》:類爲其~。
❺獸蹄角~見者亦曰~。《呂覽觀表》:毛羽~鱗。
❻水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川。
❼~壤。文身也。《文選趙至書》:表龍章於~壤。
倮-中華語文大辭典
倮ㄌㄨㄛˇluǒ「裸」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