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中華語文大辭典
坊1ㄈㄤfānɡ1.街道;里巷(多用於街巷名)。[例]街~|白紙~|歸義~。2.泛指商店。[例]茶~|酒~|書~。3.表揚名節或具美觀的門形建築物。[例]牌~|教忠~|貞節~。4.姓。坊2ㄈㄤˊfánɡ1.〈書〉堤防。[例]以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禮記‧經解》)。2.〈書〉防範;防止。同「防」。[例]君子禮以~德,刑以~淫,命以~欲(《禮記‧坊記》)。坊3ㄈㄤfānɡㄈㄤˊfánɡ規模較小的工作場所。[例]染~|磨~。
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坊㈠土47ㄈㄤfāng名①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傳.昭成子孫傳》:「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名曰歸義坊。」唐.白居易〈寄張十八〉詩:「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②泛指市區中的商店。③較小規模的工作場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④紀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觀的建築物。如:「牌坊」、「忠孝坊」、「貞節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〇上.滇遊日記十二》:「山門內有古坊,曰雲隱寺。」坊㈡土47ㄈㄤˊfáng名堤坊。《禮記.經解》:「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動防範、防止。同「防」。《禮記.坊記》:「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