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1、[
心悸]xīn jì
1.心脏剧烈跳动的感觉。见于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和器质性心脏病等。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也可感到。
2.中医病证名。主要症状是心跳、心慌、不安。
3.内心恐惧:令人~。
2、[
悸动]jì dòng
1.恐惧而颤动。
2.犹激动。
3、[
惊悸]jīng jì
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4、[
悸竦]jì sǒng
见“悸悚”。
5、[
悸栗]jì lì
亦作“悸栗”。惊慌恐惧。
6、[
悸慴]jì shè
惊慌恐惧。宋 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雷电激烈,雨声如翻江,滚火毬六七入於楼。不设 辈悸慴卧伏楼板上,以手揜面,但闻腥秽不可忍。”
7、[
惶悸]huáng jì
惊恐。
8、[
詟悸]zhé jì
恐惧,惊悸。
9、[
萦悸]yíng jì
迷惑恐惧。
10、[
讋悸]zhé jì
恐惧,惊悸。宋 龚相《项王亭赋》:“王乃震怒眥裂,力排 宋义,晨朝诛之,莫不讋悸。”
11、[
悸骇]jì hài
惊惧。
12、[
悸悚]jì sǒng
亦作“悸竦”。恐惧。
13、[
狂悸]kuáng jì
突发心悸病。
14、[
颤悸]chàn jì
因惊恐而颤抖。
15、[
悸罔]jì wǎng
惊恐迷乱。
16、[
惨悸]cǎn jì
悲伤害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合不以得,违不以失;得不克詘,失不惨悸。”《新唐书·藩镇传·刘怦》:“晚年益惨悸,请剔髮,衣浮屠服,欲祓除之。”
17、[
忧悸]yōu jì
忧惧而心惊胆战。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舒焕 尧文,东坡公 客,建炎 中犹在。有子为 湖南 一县尉,遇盗烧死。尧文 年九十矣,忧悸得病而卒。”《明史·郑赐传》:“赐 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 赵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
18、[
悸震]jì zhèn
震惊。
19、[
战悸]zhàn jì
惶恐发抖。
20、[
震悸]zhèn jì
震惊恐惧。
21、[
恐悸]kǒng jì
惊慌。唐 柳宗元《乞巧文》:“鬼神恐悸,圣智危慄。”《旧唐书·刘总传》:“晚年恐悸尤甚,故请落髮为僧。”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此疾虽愈,而尝怔忡恐悸,或遗亡颠错,若失心状。”
22、[
悸恐]jì kǒng
犹惶恐。
23、[
悸颤]jì chàn
怕得发抖。
24、[
发悸]fā jì
因害怕而心跳动得厉害。
25、[
怖悸]bù jì
惊惧。
26、[
惴悸]zhuì jì
惊惧。
27、[
慴悸]shè jì
惊恐。
28、[
寒悸]hán jì
〈方〉 寒战;寒噤。
29、[
吃悸]chī jì
因惶恐而口齿不清。
30、[
悲悸]bēi jì
谓声音悲伤得令人惊恐。
31、[
悸慑]jì shè
1.犹惶恐。《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冬,十月,建州 刺史 于延陵 入辞,上曰:‘建州 去京师几何?’对曰:‘八千里。’上曰:‘卿到彼为政善恶,朕皆知之,勿谓其远!此阶前则万里也,卿知之乎?’延陵 悸慑失绪,上抚而遣之。”
2.悸慴:惊慌恐惧。宋 洪迈《夷坚丙志·婺州雷》:“雷电激烈,雨声如翻江,滚火毬六七入於楼。不设 辈悸慴卧伏楼板上,以手揜面,但闻腥秽不可忍。”
32、[
动悸]dòng jì
1.谓感情受触动而心跳加快。《东观汉记·冯异传》:“我梦乘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
2.谓感情因受刺激而动荡。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二:“听见一朵残花坠地的声音,使我化了石的心也时起动悸。”
33、[
病悸]bìng jì
惊悸;惊心。《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大将军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光 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宋 苏轼《严颜碑》诗:“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明 李贽《复刘肖川书》:“只公自来,他人我不喜也。如前年往湖上相伴令舅之辈,真定 康棍 之流,使我至今病悸也,最可憾也!”
34、[
顾悸]gù jì
顾虑害怕。
35、[
慑悸]shè jì
同“慴悸”。惊恐。
36、[
怵悸]chù jì
恐惧心跳。
37、[
骇悸]hài jì
惊悸。
38、[
荒悸]huāng jì
恐荒;惊慌。荒,同“慌”。
39、[
悸悸]jì jì
1.下垂貌。《诗·卫风·芄兰》“垂带悸兮”毛 传:“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陆德明 释文:“悸兮,垂貌。”
2.惶恐貌。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内则拳拳然事亲如有闕,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唐 孙樵《出蜀赋》:“心悸悸而程不敢逸兮,徒憭慄而兴嘆。”
40、[
怳悸]huǎng jì
犹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