錣-汉语大词典
錣(I)zhui
ㄓㄨㄟˋ
〔《广韵》陟卫切,去祭,知。〕
〔《广韵》丁刮切,入辖,端。〕
赶马杖上端用来刺马的铁针。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錣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则错錣贯之。”
●《淮南子·道应训》:“白公胜……倒杖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
高诱注:“马捶有针,以刺马,谓之錣。”
錣(II)chuo
ㄔㄨㄛˋ
〔《字汇补》丁劣切〕
计数的筹码。
●《管子·国蓄》:“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
尹知章注:“錣,筹也。丁劣反。”
●明孙承宗《钱梅谷高阳事宜册序》:“引錣而量用者,不爽于计。”
錣-中華大字典
1、錣讀音:株衞切,音轛,霽韻。張刮切,音鵽,黠韻。株劣切,音輟,屑韻。釋文:
❶同䥍。策耑有鍼。以刺馬也。《淮南道應》:倒杖策~上貫頤。
❷籌也。《管子國蓄》:且君引~量用。耕田發草。
2、悚讀音:儒稅切,音芮,霽韻。釋文:銳也。見《玉篇》。
3、悚讀音:株劣切,音叕,屑韻。釋文:策端鐵。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