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àn
1、[
韦弁]wéi biàn
古代礼冠之一。天子诸侯大夫兵事服饰。用熟皮制成,浅朱色,制如皮弁。
2、[
将弁]jiāng biàn
武官的通称。
3、[
弁田]biàn tián
清 代称军田。《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五十年,以 长沙、澧州 原有弁田,转售纷紜,令除弁田名,準民产授受。”
4、[
弁组]biàn zǔ
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所佩玉、印的绶带。因以指仕宦。
5、[
朝弁]cháo biàn
指君王和朝廷百官。语本《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郑玄 笺:“天子之朝服皮弁。”孔颖达 疏:“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宋 沉遘《贺冬表》之一:“臣远紆郡章,隔望朝弁,但驰存闕之悃,莫缀充庭之联。”
6、[
枭弁]xiāo biàn
称凶恶的武夫。
7、[
弁勇]biàn yǒng
弁兵。
8、[
簪弁]zān biàn
1.簪,冠簪;弁,礼帽。古代仕宦所服。
2.借指官吏。
9、[
弁慄]biàn lì
战栗。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 史弥远 ﹞权势赫烜……宫宴时,有伶人执拳石,以大钻钻之,久而不入,叹曰:‘钻之弥坚!’一伶遽扑其首曰:‘汝不去钻 弥远,却来钻“弥坚”,可知道钻不入也。’举座弁慄。翼日,弥远 杖伶人而出之境。”
10、[
股弁]gǔ biàn
大腿发抖。形容惊惧之甚。《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晨将至市论杀之,先所桉者死,吏皆股弁。”颜师古 注:“股战若弁。弁,谓抚手也。”严复《救亡决论》:“每逢春秋两闈,其闈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
11、[
末弁]mò biàn
低级武官。
12、[
缨弁]yīng biàn
仕宦的代称。
13、[
弁髦]biàn máo
鄙视。
14、[
弁丁]biàn dīng
漕运的差役。
15、[
侧弁]zè biàn
歪戴皮帽。
16、[
马弁]mǎ biàn
旧时军官的护兵。
17、[
蝉弁]chán biàn
是即蝉冠。
18、[
弁辰]biàn chén
见“弁韩”。
19、[
弁绖]biàn dié
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
20、[
雀弁]què biàn
古代比冕次一级的礼冠。广八寸,长一尺二寸。如雀头色,赤而微黑,故称。
21、[
弁冕]biàn miǎn
1.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穀梁传·僖公八年》:“弁冕虽旧,必加於首。”
2.泛指汉官服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
3.犹魁首。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传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为册府之弁冕。”
4.引申为居首。清 王韬《<续选八家文>序》:“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潜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
5.谓达官贵人。犹冠盖。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弁冕接踵。”
22、[
汛弁]xùn biàn
指汛地官兵。
23、[
弁端]biàn duān
卷首。指前言。
24、[
峨弁]é biàn
亦作“峩弁”。武官戴的高冠。
25、[
弁语]biàn yǔ
弁言。
26、[
弁目]biàn mù
清 代低级武官的通称。言其为兵弁的头目。
27、[
屯弁]tún biàn
管理屯田的小吏。
28、[
周弁]zhōu biàn
周 代贵族祭祀时所戴的皮弁。
29、[
兵弁]bīng biàn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
30、[
哨弁]shào biàn
哨官。
31、[
弁论]biàn lùn
犹弁言。
32、[
营弁]yíng biàn
旧时称中下级武官。
33、[
弁首]biàn shǒu
卷首,前言。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当吾计划弁首之部寄到各国政府与 欧洲 和会之后,巴黎 遂有新银行团之成立,思欲协助 中国 发展天然物产。”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1778年以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卷头,歌德 有弁首一诗刻在上面了。”
34、[
冕弁]miǎn biàn
1.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2.借指仕宦者。
35、[
弁兵]biàn bīng
1.清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2.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36、[
卑弁]bēi biàn
旧时下级武官对上司的自谦之称。
37、[
弁琼]biàn qióng
指镶在马冠上的美玉。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初,楚 子玉 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 河 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 孟诸 之麋。’弗致也。”清 赵翼《古玉琀歌》:“身佩几偎 燕 玉温,魂来或索弁琼取。”
38、[
突弁]tū biàn
《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孔颖达 疏:“未经几时而更见之,突然已加冠弁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长大迅速。唐 刘禹锡《谪九年赋》:“突弁之夫,我来始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
39、[
武弁]wǔ biàn
1.武冠。《后汉书·崔駰传》:“钧(崔钧)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唐 韩翃《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两年戴武弁,趋侍 明光殿。”清 赵翼《纪梦》诗:“閲罢邸抄正午倦,忽梦迁官戴武弁。”
2.武官。唐 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剑关 掉鞅归,武弁朝 建章。”《明史·熹宗纪》:“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虽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还不妨事。”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40、[
弁带]biàn dài
犹冠带。帽子和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