瘃-中華語文大辭典
瘃瘃ㄓㄨˊzhú〈書〉凍瘡。[例]病~|凍~|童僕苦病~,庭戶無與杴(宋‧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詩〉)。
瘃-漢語大字典
瘃
《説文》:“瘃,中寒腫覈。从疒,豖聲。”
zhú 《廣韻》陟玉切,入燭知。屋部。
(1)冻疮。《説文·疒部》:“瘃,中寒腫覈。”段玉裁注:“腫覈者,腫而肉中鞭如果中有覈也。”《字彙·疒部》:“瘃,手足凍瘡。”《靈樞經·陰陽二十五人》:“血多氣少……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瘃。”《漢書·趙充國傳》:“將軍士寒,手足皸瘃。”顔師古注引文穎曰:“瘃,寒創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動植之四》:“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痰,根能治竈瘃。”宋梅堯臣《對殘雪懷歐陽永叔》:“童僕苦病瘃,庭户無與杴。”
(2)冻;受冻。《齊民要術·脯腊》:“用牛、羊、麞、鹿、野豕、猪肉……臘月中作條者,名曰瘃脯。”清王夫之《宋論·理宗》:“迨至蒙古入杭,羣敺北徙,瘃足墮指,啼饑僦食於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