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
1、[
刓饰]wán shì
雕琢修饰。
2、[
刓弱]wán ruò
残损疲弱。
3、[
彫刓]diāo wán
伤残损失。《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 策 山东 有变,泽潞 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彫刓,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傜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
4、[
刓敝]wán bì
见“刓弊”。
5、[
刓碣]wán jié
残碑。
6、[
刓渎]wán dú
玩忽轻慢。
7、[
刓凿]wán záo
雕凿。
8、[
刓脱]wán tuō
玩忽疏略。
9、[
刓剔]wán tī
削剃。 晋 孙绰 《喻道论》:“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即疏,刓剔鬚髮,残其天貌。”
10、[
刓隐]wán yǐn
谓因磨损而模糊不清。
11、[
刓琢]wán zhuó
雕琢。
12、[
刓阙]wán quē
见“刓缺”。
13、[
凋刓]diāo wán
衰落;锐减。
14、[
刓弊]wán bì
1.亦作“刓敝”。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宋 梅尧臣《吴冲卿鼓契》诗:“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小印﹞稜角刓敝,而篆文颇古雅有致。”
2.凋敝。唐 柳宗元《愈膏肓疾赋》:“余能理亡国之刓弊,愈膏肓之患难。”《新唐书·窦建德传》:“今水潦为灾,民力刓敝。”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况积习刓弊,又数十年。”
15、[
刓刻]wán kè
研磨;刻削。
16、[
磨刓]mó wán
磨损。
17、[
刓缪]wán miù
损坏错乱。
18、[
刓泐]wán lè
磨损;碎裂。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六:“至 隋 开皇 六年,迁其石於 长安,文字刓泐不可知。”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今人製陶砚……然最佳者不能十年輒败,至有三五年遂刓泐不可用者。”
19、[
刓缺]wán quē
1.亦作“刓闕”。磨损残缺。前蜀 杜光庭《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中:“东坡《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 蜀冈禪智寺,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2.犹败坏。唐 韩偓《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宋 岳珂《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
20、[
雕刓]diāo wán
1.刁顽。
2.雕琢刻镂。
3.彫刓:伤残损失。《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彫刓,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傜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
21、[
销刓]xiāo wán
犹言衰微败坏。
22、[
刓印]wán yìn
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项羽 ﹞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谓 羽 摩挲侯印,不忍授人。后因以“刓印”喻吝于爵赏。
23、[
刓团]wán tuán
圆滑,无棱角貌。
24、[
刓钝]wán dùn
磨损钝弊。
25、[
刓困]wán kùn
彫敝疲困。
26、[
刓蠹]wán dù
谓弊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今议者条其刓蠹,悉皆明白,未即采听,何勇於兴利而怯於除害乎?”
27、[
刓弛]wán chí
玩忽废弛。
28、[
刓方爲圆]wán fāng wéi yuán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 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譖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节,迁謫凄凉。晚岁收用,衰落惩创,刓方为圆者多矣。”《明史·陶琰等传赞》:“当 正嘉 之际,士大夫刓方为圆,贬其素履,羔羊素丝之节寖以微矣。”
29、[
磨棱刓角]mó léng wán jiǎo
指磨削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