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ì
1、[
剃头]tì tóu
剃去头发,泛指理发。
2、[
剃刀]tì dāo
剃头或刮脸用的刀子。
3、[
剃度]tì dù
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
4、[
剃光头]tì guāng tóu
用剃刀刮去全部头发,比喻考试中一个没取或比赛中一分没得。
5、[
剃发]tì fà
落发出家。
6、[
披剃]pī tì
亦作“披鬀”。削发出家。
7、[
烧剃]shāo tì
1.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8、[
诛剃]zhū tì
芟夷。
9、[
狝剃]xiǎn tì
铲除;剿灭。
10、[
剃灭]tì miè
翦灭;消灭。
11、[
剃削]tì xuē
谓剃去毛发。 唐 白居易 《嗟发落》诗:“因悟自在僧,亦资於剃削。”
12、[
梳剃]shū tì
理发剃须。
13、[
剃工]tì gōng
剃头工匠。今称理发师。
14、[
铲剃]chǎn tì
铲除﹔削平。
15、[
剃剪]tì jiǎn
按照图样剪裁。今 山东 方言犹称剪样为剃样。
16、[
剃面]tì miàn
刮脸。
17、[
锄剃]chú tì
1.锄地除草。引申为铲除﹑消灭。
18、[
刬剃]chǎn tì
犹芟夷。
19、[
簪剃]zān tì
指出家为僧道。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
20、[
剃落]tì luò
指削发出家。
21、[
剃青皮]tì qīng pí
剃光头。
22、[
草剃禽狝]cǎo tì qín xiǎn
1.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语出唐韩愈《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剃而禽狝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23、[
诛榛剃梗]zhū zhēn tì gěng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