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ū
1、[
觚牍]gū dú
供书写的木简。亦指书翰。唐 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孔子 作《春秋》,千五百年……秉觚牘,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説者,百千人矣。”元 马祖常《壮游八十韵》:“童子操觚牘,价重麒麟罽。”
2、[
木觚]mù gū
1.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
2.古代的木质酒器。
3、[
百觚]bǎi gū
犹言很多杯酒。《孔丛子·儒服》:“尧 舜 千钟,孔子 百觚。”汉 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尧 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 非百觚,无以堪上圣。”宋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
4、[
觚圜]gū huán
方圆。
5、[
商觚]shāng gū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
6、[
觚编]gū biān
编连成册的木简。借指书籍。
7、[
罍觚]léi gū
泛指酒器。
8、[
弃觚]qì gū
犹弃笔。觚,古代写字用的木简。《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 匈奴 使者,还拜中郎。”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弃觚与 班生 投笔相类。”参见“弃笔”。
9、[
觚坛]gū tán
有棱角的祭坛。
10、[
觚木]gū mù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11、[
灶觚]zào gū
1.即灶突。
2.烧残的木简。指破旧书籍。
12、[
觚形]gū xíng
一种形状。
13、[
觚竹]gū zhú
古国名。觚,通“孤”。
14、[
剖觚]pōu gū
谓书写,写定。觚,指木简。
15、[
觚椠]gū qiàn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16、[
觚翰]gū hàn
木简与笔。借指文辞。
17、[
腾觚]téng gū
举杯,传杯。
18、[
裁觚]cái gū
谓写文章。亦借指诗文。觚,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19、[
踞觚]jù gū
谓倚着灶角。语本《南华逸编》:“仲尼 读《春秋》,老聃 踞灶觚而听。”柴萼《梵天庐丛录·袁昶》:“少寇 吴公 昔尝与予踞觚语此,引为深忧。”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三味书屋》:“李越缦 有一篇《城西老屋赋》,写家塾情状的有一段很好,其词曰:‘予之童騃,踞觚而读。’”
20、[
象觚]xiàng gū
以象骨为饰,或饰以象形花纹的酒器。
21、[
觚棱]gū léng
1.亦作“觚棱”。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
2.借指京城。
3.借指故国。
4.棱角。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6.见“觚稜”。
22、[
觚角]gū jiǎo
锋芒;棱角。
23、[
觚陛]gū bì
棱角整齐的台阶。借指坛场。
24、[
棱觚]léng gū
觚棱。殿堂屋角的瓦脊。因其呈方角棱瓣之形,故称。
25、[
谲觚]jué gū
犹谲诡。
26、[
觚廉]gū lián
棱角。
27、[
觚简]gū jiǎn
1.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2.引申为刻印书籍。
28、[
奇觚]qí gū
1.犹奇书。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
2.奇特,不一般。
29、[
觚不觚]gū bù gū
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 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志》云:‘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
30、[
破觚斲雕]pò gū zhuó diāo
语出《史记·酷吏列传》:“漢 興,破觚而爲圜,斲雕而爲樸。”后以比喻删繁杂而从简易,去浮华而尚质朴。宋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而 文帝 由 代 邸嗣 漢 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斲雕,衣綈履革,務率敦樸,推行恭儉。”
31、[
率尔操觚]shuài ěr cāo gū
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32、[
怀觚握椠]huái gū wò qiàn
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同“怀铅提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