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1、[
及笄]jí jī
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2、[
笄礼]jī lǐ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3、[
许笄]xǔ jī
许嫁。语本《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唐 于邵《与常相公书》:“况家事未毕,立锥无地,男可从官,女可许笄。”
4、[
骨笄]gǔ jī
兽骨制的簪子。
5、[
笄珈]jī jiā
原指妇人首饰。亦代指妇女。明 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洪惟我 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圣善天成,睿明神启。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启迪英圣,则宫闈之师保;登翼太平,则笄珈之 尧 舜。”
6、[
笄岁]jī suì
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宋 柳永《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7、[
摩笄]mó jī
1.春秋 时,赵襄子 姊为 代王夫人。襄子 既杀 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 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赵世家》。后因以“摩笄”称后妃殉国自杀。清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
2.山名。一名 磨笄山。在今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东南。赵襄子 姊 代王夫人 摩笄自杀,代 人怜之,名其地为 摩笄山。明 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后起烧竹照之》诗:“渐离 荆卿 僵 易水,赵王 代娣 冷 摩笄。”
8、[
委笄]wěi jī
委貌冠上的簪子。
9、[
鬈笄]quán jī
女子的鬓髻和束发用的簪子。泛指女子容仪。
10、[
逾笄]yú jī
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清 王韬《淞滨琐话·记双烈》:“女父遴选殊苛,低昂不能就。女年亦逾笄矣,或讽女父稍贬焉。”清 张伯行《饬禁婚嫁丧葬华奢示》:“女至逾笄,不得出阁,内有怨女,外有旷夫,嫁妆之害大矣。”
11、[
笄年]jī nián
谓女子成年。唐 王韫秀《寄姨妹》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 苏秦 富贵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癸丑,长安公主 薨,帝之长女也,笄年降於駙马 杨承祚,帝悼惜之甚,輟视朝二日,追赠 秦国公主。”《宋史·理宗纪三》:“福州 陈氏,笄年守志,寿逾九袠,詔旌表其门。”清 叶廷琯《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夫人少习诗礼,长善笔札。自孩提至笄年,不履堂閾。”
12、[
笄珥]jī ěr
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
13、[
发笄]fā jī
女子丧装。“髮”乃“髽”之误。
14、[
簪笄]zān jī
即簪子。
15、[
恶笄]è jī
古代服丧时所用以竹、木等制成的簪子。与用象骨制的“吉笄”相对。
16、[
设笄]shè jī
谓用簪子束发。古代成年之礼。《仪礼·士冠礼》:“宾揖之,即筵坐櫛,设笄,宾盥正,纚如初。”贾公彦 疏:“凡诸设笄有二种,一是紒内安髮之笄;一是皮弁爵弁及六冕固冠之笄。”
17、[
笄龄]jī líng
犹笄年。明 宋濂《故茶陵谭氏墓志铭》:“盟言既订,童幼来归。祥禎之应日臻,温煦之福自至。逮及笄龄,益增遐识。”
18、[
折笄]zhé jī
春秋 时 晋 士会(范武子)怒其子 燮(文子)对长者不敬,以杖击之,折其委笄。委,周 冠名;笄,结冠的簪子。见《国语·晋语五》。后用为训子的典故。
19、[
副笄]fù jī
古代贵族妇女的头饰。编发为假髻称副,假髻上所插的簪称笄。《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毛 传:“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髮为之。笄,衡笄也。”郑玄 笺:“副,既笄而加饰,如今步摇上饰。”清 钱谦益《曾祖母陈氏赠一品夫人制》:“乡里妇孺,晦昧百年。翟茀副笄,詔於幽穸。国恩至是,可谓隆矣!”
20、[
加笄]jiā jī
谓以簪束发。古时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表示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21、[
笄导]jī dǎo
即簪导。一种首饰。用以束发。
22、[
笄女]jī nǚ
指成年的女儿。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郑蒋翁婿》:“又前乎此,则 嘉靖 末,吴太宰 以笄女继 董宗伯 之室。”
23、[
刺笄]cì jī
战国时 赵襄子 姊前为 代王 妻,襄子 欲并 代,约 代王 在 句注 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24、[
笈笄]jí jī
古代指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
25、[
笄总]jī zǒng
谓插笄束发。亦借指成年。《礼记·内则》:“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櫛縰笄总。”郑玄 注:“总,束髮也。”孔颖达 疏:“笄者,著縰既毕,以笄插之。”《南史·王思远传》:“景素 女废为庶人,思远 分衣食以相资赡。年长,为备笄总,访求素对,倾家送遣。”明 朱鼎《玉镜台记·刺绣》:“日上纱窗,对菱花笄总,双蛾浓画,轻拂罗衫。”
26、[
桑笄]sāng jī
桑木做的簪子。
27、[
玉笄]yù jī
1.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
2.借指仙女、美女。
28、[
栉笄]zhì jī
用制栉之木所制的笄。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
29、[
磨笄]mó jī
1.磨利束发的簪子。《吕氏春秋·长攻》:“襄子 謁於 代君 而请觴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唐 张柬之《出塞》诗:“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3.山名。在今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东南。传说 春秋 末,赵襄子 姊 代君夫人 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30、[
衡笄]héng jī
横簪。
31、[
未笄]wèi jī
旧指女子未成年。明 文徵明《敕封承德郎陈君墓表》:“同邑 莫公 讳 淮 之女,生而愿谨,未笄归君。”《孟子·滕文公下》“臣东征,绥厥士女”清 焦循 正义::“虽未冠之士、未笄之女亦且绥之。”参见“及笄”。
32、[
榛笄]zhēn jī
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
33、[
总笄]zǒng jī
指童年。南朝 宋 谢灵运《石室山诗》:“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 乔。”黄节 注:“《释名》:‘总,束髮也。笄,係也。’《説文》:‘笄,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笄。’”参见“总角”。
34、[
始笄]shǐ jī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郑玄 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进入婚龄。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抱松女》:“宣城 诸生 罗愷 妻 孙氏,年始笄,遇兵乱,从姑避山中松下。”参见“及笄”。
35、[
笄丱]jī guàn
谓初成年之时。丱,童子束发成两角貌。汉 徐干《中论·修本》:“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终乎鮐背。”
36、[
荆笄]jīng jī
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
37、[
初笄]chū jī
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
38、[
吉笄]jí jī
古代指行吉礼时所用的发簪。
39、[
纚笄]lí jī
谓束发加簪。
40、[
笄纚]jī lí
束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