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1、[
部署]bù shǔ
安排;布置(人力、任务):~工作。战略~。~了一个团的兵力。
2、[
签署]qiān shǔ
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联合公报。
3、[
署名]shǔ míng
在书信、文件、文稿等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也指在著作发表或出版时,把著者的名字印在上面。
4、[
总署]zǒng shǔ
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别称。
5、[
公署]gōng shǔ
官员办公的处所(用作政府机关名):行政~。
6、[
行署]xíng shǔ
行政公署的简称。
7、[
警署]jǐng shǔ
警察办公的地方亦称为警署,旧时称为巡捕房或警察局。
8、[
联署]lián shǔ
也作连署。会同签名。
9、[
合署]hé shǔ
官署。
10、[
布署]bù shǔ
一直以为“布署”是“部署”的错误写法。
11、[
官署]guān shǔ
官厅。
12、[
衙署]yá shǔ
衙门。
13、[
署理]shǔ lǐ
旧时指某官职空缺,由别人暂时代理。
14、[
专署]zhuān shǔ
专员公署的简称。
15、[
连署]lián shǔ
同“联署”
16、[
副署]fù shǔ
正式法令或文书上有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谓之副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如曰对於人民负责任,则拒絶副署,又未免侵犯神圣矣。”周恩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红军的组织与训练》:“党代表名称应立即废除,改为政治委员,其职务为监督军队行政事务,巩固军队政治领导,副署命令等。”
17、[
阃署]kǔn shǔ
地方长官的官衙。
18、[
押署]yā shǔ
签名;画押。
19、[
封署]fēng shǔ
1.封条印记。
2.谓封缄后复加印记。
20、[
补署]bǔ shǔ
补任官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入居宫中;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21、[
权署]quán shǔ
谓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22、[
署押]shǔ yā
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23、[
云署]yún shǔ
官署。
24、[
署劵]shǔ juàn
签署劵约。
25、[
词署]cí shǔ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26、[
纲署]gāng shǔ
管理纲运之官署。唐 代为各道转运使司。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二:“公(韩滉)虑敖仓之粟不继,忧王师之絶粮。遂于 浙江 东西,市米六百万石,表奏御史四十员以充纲署。淮 汴 之间,楼船万计。中原百万之师馈粮不竭者,韩公 之力焉。”
27、[
署拜]shǔ bài
谓授职拜官。
28、[
关署]guān shǔ
签署批覆。《宋书·王敬弘传》:“ 元嘉 三年,为尚书僕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29、[
閤署]hé shǔ
官署。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进衙门日,周视閤署墻垣门户,有迎外不谨之处,传工房改塞。”
30、[
局署]jú shǔ
官署。
31、[
署预]shǔ yù
即薯蓣。通称山药。
32、[
离署]lí shǔ
离开职守。
33、[
府署]fǔ shǔ
官署。
34、[
霜署]shuāng shǔ
御史台的别称。
35、[
署牋]shǔ jiān
署名于章奏。
36、[
玉署]yù shǔ
1.官署的美称。南朝 梁 刘孝绰《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终朝守玉署,方夜劳石扉。”《南史·恩幸传论》:“门同玉署,家号金穴。”宋 杨万里《送丁子章将漕湖南》诗之三:“看渠还玉署,老我正归耕。”王闿运《丁文诫诔》:“光旧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
2.指玉堂。翰林院别称。唐 吴融《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诗:“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詔游。”元 邓元原《贺圣节表》:“名叨玉署,目极璇霄。”明 王洪《留别孙孟博》诗:“草庐晦跡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 索尼,既未与金甌之卜,亦不由玉署而来,予謚‘文忠’,实为异数。”
3.指玉宫,道观。唐 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若夫金臺妙境,玉署仙居。”宋 陶穀《清异录·兽》:“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37、[
榷署]què shǔ
宋 置掌管过境贸易的机构。《宋史·食货志下八》:“乾德 二年,禁商旅毋得渡 江,於 建安、汉阳、蘄口 置三榷署,通其交易……缘 江 百姓及煎盐亭户,恣其樵渔,所造屨席之类,榷署给券,听渡 江 贩易。开寳 三年,徙 建安 榷署於 扬州。江 南平,榷署虽存,止掌茶货。”
38、[
辟署]pì shǔ
征聘委任。
39、[
县署]xiàn shǔ
县级行政单位执行公务的处所。
40、[
署篆]shǔ zhuàn
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