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o
1、[
匏瓜]páo guā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茎上有卷须。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2.这种植物的果实。
2、[
寒匏]hán páo
指秋天的葫芦。
3、[
匏爵]páo jué
匏制的爵。古人于祭天时用之。后世相承,用为郊祀的礼器。
4、[
匏笙]páo shēng
1.即笙。因用匏为座,故名。
2.泛指乐器。
5、[
金匏]jīn páo
我国古代乐器统称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钟、铃等属金类,笙、竽等属匏类。因以“金匏”泛指乐器。
6、[
匏琴]páo qín
乐器名。
7、[
匏罂]páo yīng
匏樽和木罂缻。系两种酒器,古人结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甖”借指舟船。甖,同“罌”。
8、[
匏巴]páo bā
古代传说中的乐人。
9、[
匏壶]páo hú
瓠瓜的别称。
10、[
匏巢]páo cháo
即匏笙。巢,大笙。
11、[
匏甖]páo yīng
匏樽和木罂缻。系两种酒器,古人结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甖”借指舟船。甖,同“罌”。明 陈子龙《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诗:“毒淫共匏甖,嶔崎同衡軛。”参见“腰舟”、“木罌缻”。
12、[
匏尊]páo zūn
亦作“匏樽”。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
13、[
匏簧]páo huáng
即匏笙。
14、[
系匏]xì páo
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按,匏瓜味苦,故系置不用。后用“繫匏”比喻隐居未仕或弃置闲散。
15、[
凤匏]fèng páo
乐器名。笙类的美称。
16、[
霜匏]shuāng páo
指匏瓜剖分为二做成的酒器。
17、[
鞼匏]guì páo
制皮革的工匠。
18、[
陶匏]táo páo
1.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
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3.指古代乐器。
4.比喻教化。
19、[
匏土]páo tǔ
匏指笙竽类乐器,土指埙缶类乐器,均为八音之一。
20、[
匏革]páo gé
笙和鼓。皆八音之一。借指各种乐器。
21、[
哀匏]āi páo
悲凉的乐器声。匏,八音之一。
22、[
弦匏]xián páo
1.借指弦歌之声。
2.指弹奏。
3.絃匏: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絃”,因亦泛指乐器。
23、[
匏陶]páo táo
匏制和陶制的酒器。
24、[
匏樽]páo zūn
见“匏尊”。
25、[
苦匏]kǔ páo
瓜类。味苦如胆,不可食,故名。
26、[
合匏]hé páo
犹合卺。
27、[
匏竹]páo zhú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
28、[
悬匏]xuán páo
有柄的匏瓜。
29、[
匏斗]páo dòu
古代舀酒器。有柄,斗似匏瓜之半形。
30、[
匏勺]páo sháo
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礼器。
31、[
匏系]páo xì
1.《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刘宝楠正义:“匏瓜以不食,得繫滞一处。”后以“匏繫”谓羁滞。
2.喻不为时用;赋闲。
3.喻指无用之物。
32、[
絃匏]xián páo
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絃”,因亦泛指乐器。宋 范仲淹《观猎》诗:“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惟开三面者,盛德播絃匏。”参见“弦匏”。
33、[
无口匏]wú kǒu páo
没口葫芦。宋 贤相 李沆 素寡言,时称之“无口匏”。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李相 简穆公 沆,尝被同年 马亮 责之曰:‘外议以兄为无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无长才,但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此补国尔。’”《宋史·李沆传》:“沆 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 与 沆 同年生,又与其弟 维 善,语 维 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 乘间达 亮 语,沆 曰:‘吾非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