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
1、[
平仄]píng zè
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三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
2、[
仄声]zè shēng
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区别于“平声”)。
3、[
纤仄]xiān zè
亦作“纤侧”。谓文辞纤巧,文风不正。
4、[
旁仄]páng zè
近侧;左右。
5、[
仄歪]zè wāi
1.方言。倾斜摇晃。
2.指倾斜不稳的样子。
6、[
仄目]zè mù
斜着眼看。多表示畏惧、忌恨等情绪。
7、[
仄小]zè xiǎo
窄小,狭小。
8、[
倾仄]qīng zè
见“倾侧”。
9、[
仄气]zè qì
怨气。
10、[
悚仄]sǒng zè
亦作“悚侧”。惶恐不安。
11、[
仄輮]zè róu
古代一种特制的车轮。其外周的内侧柔软而外侧坚硬,供行山路用。
12、[
仄媚]zè mèi
以不正之道讨好奉承。
13、[
仄径]zè jìng
狭窄的小路。
14、[
仄仄]zè zè
狭窄。
15、[
赤仄]chì zè
见“赤侧”。
16、[
仄悚]zè sǒng
恐惧不安。
17、[
仄影]zè yǐng
羽扇名。晋 王嘉《拾遗记·周》:“﹝ 周昭王 ﹞二十四年,涂 修国 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
18、[
仄步]zè bù
行走歪斜貌。
19、[
反仄]fǎn zè
1.辗转不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僻处西馆,未奉闕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南朝 梁 张率《白紵歌辞》之三:“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宋 司马光《答陈监簿书》:“光 实何人,敢受此赐,反仄愧汗,无地自处。”
2.动荡不定。《新唐书·郭晞传》:“河中 军乱,子仪 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资治通鉴·唐明宗天成二年》:“朝廷虽知 房知温 首乱,欲安反仄,癸巳,加 知温 兼侍中。”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旦偶有反仄蠢动,专閫文吏,朝发夕至,朝扑夕灭。”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宜开诚心,安反仄。”
20、[
仄道]zè dào
狭窄的小路。
21、[
仄室]zè shì
侧室。借指庶子。
22、[
仄韵]zè yùn
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23、[
仄慝]zè tè
指农历每月初一早晨,月亮在东方出现的天文现象。
24、[
仄隘]zè ài
狭窄。
25、[
攒仄]zǎn zè
亦作“攅仄”。聚集。
26、[
转仄]zhuǎn zè
1.向侧面转身。
2.婉转曲折。
27、[
窄仄]zhǎi zè
狭隘。
28、[
日仄]rì zè
同“日昃”。《汉书·萧望之传》:“兴 周 召 之遗业,亲日仄之兼听。”《汉书·薛宣传》:“陛下至德仁厚,哀閔元元,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佚豫之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29、[
仄崿]zè è
倾斜的山崖。
30、[
仄足]zè zú
侧足。
31、[
仄兀]zè wù
歉疚不安。
32、[
狭仄]xiá zè
狭窄。
33、[
歉仄]qiàn zè
抱歉;内心感到过意不去。
34、[
仄席]zè x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35、[
蹇仄]jiǎn zè
犹曲屈。
36、[
仄起]zè qǐ
1.倾斜突起。
2.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37、[
斜仄]xié zè
倾斜。
38、[
偪仄]bī zè
1.亦作"逼侧"。
2.迫近;相迫。
3.密集;拥挤。
4.狭窄。
5.匆迫;短暂。
6.窘迫。
39、[
欑仄]cuán zè
聚集貌。
40、[
仄微]zè wēi
1.卑贱,社会地位低。
2.指社会地位低贱的人。
3.指社会的下层或不为人所重视的鄙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