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í
1、[
贫瘠]pín jí
(土地)薄;不肥沃。
2、[
瘠薄]jí bó
(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3、[
荒瘠]huāng jí
荒芜而不肥沃。
4、[
流瘠]liú jí
指逃荒的饥民。
5、[
寒瘠]hán jí
谓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6、[
硷瘠]jiǎn jí
亦作“鹻瘠”。犹卤瘠。
7、[
凋瘠]diāo jí
穷困贫瘠。
8、[
碱瘠]jiǎn jí
1.亦作"鹻瘠"。
2.犹卤瘠。
9、[
瘠颜]jí yán
容颜消瘦。
10、[
瘠立]jí lì
谓瘦弱骨立。
11、[
霉瘠]méi jí
黑而瘦。
12、[
卤瘠]lǔ jí
指地含盐碱而瘠薄。《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且闻其土地卤瘠,难得水草,大军既至,彼必婴城固守。”胡三省 注:“咸地曰卤,墝地曰瘠。”宋 陈亮《孙天诚墓志铭》:“盖余居之南十四五里,地虽卤瘠,而非人之所必争,孙君 乃自邑而徙居焉。”
13、[
消瘠]xiāo jí
消瘦。《后汉书·陈纪传》:“遭父忧,每哀至,輒欧血絶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广陵 太守 琊邪 赵昱,徐方 名士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昱 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 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
14、[
捐瘠]juān jí
饥饿而死。《汉书·食货志上》:“尧 禹 有九年之水,汤 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颜师古 注:“孟康 曰:‘肉腐为瘠。捐,骨不埋者。’瘠,瘦病也。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宋 司马光《上皇帝疏》:“老弱流离,捐瘠道路。”《金史·循吏传·卢克忠》:“会民艰食,克忠 下令凡民有蓄积者计留一岁,悉平其价糴之,由是无捐瘠之患。”
15、[
罢瘠]bà jí
瘦弱。
16、[
硗瘠]qiāo jí
1.磽瘠:土地坚硬瘠薄。亦指瘠薄之地。
2.墝瘠:亦作“墝塉”。
17、[
癯瘠]qú jí
瘦弱;消瘦。《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李善 注:“《尔雅》曰:‘臞,瘠也。’与癯同。”唐 元稹《贺圣体平复表》:“尧 以癯瘠而为圣,禹 以胼胝而称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上见其癯瘠,惻然许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袁世弼》:“潘子真《诗话》云:‘…… 世弼 年十七……读书最苦,因尔癯瘠。’”
18、[
劬瘠]qú jí
劳苦贫困。
19、[
蠲瘠]juān jí
犹贫瘠。
20、[
损瘠]sǔn jí
消瘦羸弱。亦指消瘦羸弱的人。《管子·八观》:“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尹知章 注:“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唐 苏颋《处分朝集使敕》:“至使钱穀不入,杼轴其空,损瘠相仍,流庸莫返。”宋 曾巩《救灾议》:“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唐 水 汤 旱,而民无损瘠者,以是故也。”
21、[
瘠觳]jí hú
俭薄。
22、[
瘠顔]jí yán
容颜消瘦。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瘠颜称錮疾,遁迹入緇黄。”
23、[
瘠漓]jí lí
贫瘠硗薄。
24、[
瘠地]jí dì
瘠土。
25、[
瘠亡]jí wáng
贫穷衰亡。
26、[
瘠壤]jí rǎng
瘠土。
27、[
羸瘠]léi jí
瘦弱。
28、[
干瘠]gān jí
枯瘦。比喻文章贫乏无味。
29、[
沃瘠]wò jí
指土地的肥瘦。
30、[
瘠贫]jí pín
贫困。
31、[
瘠瘦]jí shòu
消瘦虚弱。
2.不肥沃,不利于作物生长。
32、[
瘠土]jí tǔ
不肥沃的土地。《国语·鲁语下》:“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韦昭 注:“磽确为瘠。”汉 张衡《西京赋》:“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繫乎地者也。”明 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夫高阜之地远不如低洼之乡……低乡水退,次年以膏沃倍收,瘠土之民艰难百倍也。”孙中山《农功》:“反磽确为沃壤,化瘠土为良田,地利之关乎人力,概可知矣。”
33、[
薄瘠]báo jí
瘠薄。土地贫瘠,不肥沃。
34、[
瘠馁]jí něi
贫困饥饿。
35、[
确瘠]què jí
石多土薄。亦指石多土薄之地。《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今避 河 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捨万代永安之策,徇一时省费之便乎!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清 黄宗羲《密庵陆公墓碑》:“公设法诱垦污莱之田,二而当一;确瘠之田,三而当一。自此民劝於农。”
36、[
瘠色]jí sè
谓损其容貌。
37、[
柴瘠]chái jí
骨瘦如柴。
38、[
穷瘠]qióng jí
贫困瘦弱。
39、[
狭瘠]xiá jí
狭窄贫瘠。
40、[
埆瘠]què jí
见“埆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