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中華語文大辭典
疸ㄉㄢˇdǎn參見【黃疸】。
疸-中華大字典
1、疸讀音:黨旱切,音亶,旱韻。得案切,音旦,翰韻。釋文:
❶黃病也。見《說文》:
〔注〕:勞熱而黃也。
〔按~、癉、異字。音同義別。古書多掍。素問平人氣象論云。溺黃赤安臥者、黃~。王砅注。~、勞也。腎勞胞翡。故溺黃也。新校正云。以~爲勞義。非。漢書嚴助傳。近夏癉熱。師古注。癉、黃病。巢氏病原云。黃~之病。此由酒食過度。藏府不和。水穀相幷。積於脾胃。復爲風溼所搏。瘀結不散。熱气鬱蒸。故食已如饑。令身體面目㕚甲及小便盡黃。而欲安臥。若身衇多赤多黑多靑皆見者。必寒熱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㕚甲上黃。此黃~也。~見渴者。其病難髏。~而不渴者。其病可髏。發於陰部。其人必歐。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微熱。又有酒~、穀~、女勞~、黑~、胃~、心~、腎~、腸~、膏~、舌~、體~、肉~、肝~、胞~、風黃~、溼~、〕:
❷惡創也。亦作癉。見《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