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飲饮-汉语大词典
饮(I)y?n
〡ㄣˇ
〔《广韵》于锦切,上寝,影。〕
1.喝。
●《诗·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专指喝酒。
●《书·酒诰》:“越庶国,饮惟祀。”
●孔传:“于所治众国,饮酒惟当因祭祀。”
●清缪艮《沈秀英传》:“友人王笠舫招饮。”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我们欲饮葡萄觥,愿祝新阳寿无疆。”
3.犹吸。
●《楚辞·远游》:“飧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注:“远弃五谷,吸道滋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率:十石酱,用黄蒸三斗。盐水多少,亦无定方;酱如薄粥便止。豆干,饮水故也。”
4.漱。
●《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坐祭,遂饮奠于丰上。”
郑玄注:“饮,漱。”
5.隐没。
●《汉书·游侠传·朱家》:“所臧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
颜师古注:“饮,没也,谓不称显。”
●《金史·太祖纪》:“追射之,中其背,饮矢之半。”
●明高启《南宫生传》:“终饮其德不言。”
参见“饮羽”。
6.受;享受。
●唐独狐及《唐故朝散大夫河南独狐公灵表》:“温江人饮公之化,逋者复,疲者悦,善者劝,不善者知耻。”
●宋苏轼《叶嘉传》:“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当饮其惠矣。”
●叶紫《星》第四章一:“她……无忧愁,天恐惧地饮着她自己青春的幸福!”
7.含忍。参见“饮恨”。
8.酒。
●《左传·成公十六年》:“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
9.指水。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10.泛指饮料,浆汤。
●《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
●《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唐孔颖达疏:“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如:冷饮。
11.指酒席。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韩非子·十过》:“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悦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
12.指饮酒礼。
●宋范仲淹《阳礼教让赋》:“先王制阳礼于百姓,兴民让于九州,睹射饮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
13.中医指一种服用不定时不定量的汤药。
●宋苏轼《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诗:“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香薷饮》“香薷”集注引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曰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
14.中医病证名。
●《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饮积,心痛,耳聋。”
●《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肾气丸方”集解引清尤怡曰:“饮,水病也。”
饮(II)yin
〡ㄣˋ
〔《广韵》于禁切,去沁,影。〕
1.给人、畜喝水。
●《诗·小雅·绵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捴余辔乎扶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满屯不在家,郑德富代替了他的工作--打水饮牲口。”
2.以酒食款待,宴请,行饮酒礼。
●《管子·中匡》:“寡人斋戒十日而饮仲父。寡人自以为修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是以汉饮博士,而雉集乎堂。”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伯宗妻》:“伯宗曰:‘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语,尔试听之。’”
3.使滋润不干枯。
●宋叶适《绩溪县新开塘记》:“为新塘六十八,堨六。买田有自亩三十至六十步,出钱有自缗二百三十以上至千文,饮田有自亩二千至三千,然后绩溪之田无不得水。”
4.谓满足。
●《国语·晋语九》:“夫地也求饮吾欲,是养吾疾而干吾禄也。”
韦昭注:“言地求饮食我以情欲,无忠谏。”
5.度声。古代指调试乐调。
●《隋书·律历志上》:“又制为十二笛,以写通声。其夹钟笛十二调,以饮玉律,又不差异。”
●《集韵·去沁》:“饮,一曰度声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