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中華語文大辭典
坐ㄗㄨㄛˋzuò1.彎曲下肢,將臀部平放在椅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例]~下|請~|正襟危~。2.搭乘。[例]~船|~火車。3.坐位。通「座」。[例]就~|歸~|賓客盈~。4.處;建築物背對著。[例]~二望一|~北朝南。5.因為。[例]~此解職|~此失彼|停車~愛楓林晚。6.不出力;不勞動。[例]~吃山空|~收漁利|~享其成。7.置放(鍋、壺等放在爐火上)。[例]把壺~上。8.物體反作用力而向後或向下壓。[例]步槍的~力不大。9.〈書〉且。[例]才子乘春來騁望,群公暇日~銷憂(唐‧孟浩然〈登安陽城樓詩〉)。10.〈書〉空。[例]唯恨乖親燕,~度此芳年(唐‧韋應物〈清明日憶諸弟詩〉)。11.〈書〉判決;定罪。[例]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則徵物以贖罪(《隋書‧卷八十三‧西域列傳‧吐谷渾》)。12.〈書〉犯罪。[例]~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13.★植物結實。[例]~瓜|~果。14.★形成(疾病)。[例]~下病根。15.姓。
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坐 zuò
❶古人鋪席於地,兩膝着席,臀部壓在脚跟上,叫做「坐」。
《戰國策·魏策四》:
先生~!
❷座位。
《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子引侯生坐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座」。
❸因犯……罪或錯誤。
《漢書·龔遂傳》:
群臣~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
又入罪,定罪。
仲長統《昌言·損益》:
犯法不~。又如「連坐」、「隨坐」。
❹因爲。
樂府詩《陌上桑》: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觀羅敷。(觀:看。羅敷:人名。)
❺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晉人使與邾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