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中華語文大辭典
坨ㄊㄨㄛˊtuó1.成塊或成團狀的東西。[例]麵~子|蠟~子。2.露天的晒鹽場。3.用於地名。如蘇家坨,在陝西;王慶坨,在河北。4.量詞。用於計算成團成堆的東西。[例]一~泥|兩~麵|一~屎。
坨-中華大字典
1、坨讀音:余支切,音移,支韻。釋文:地名。見《集韻》。
〔按正字通云。俗陀字〕。
2、陀讀音:唐何切,音駝,歌韻。釋文:
❶衺也。見《廣雅釋詁》。
❷落也。《淮南繆稱》:岸崝者必~。
❸陂~。險阻也。見《玉篇》。
〔又〕:不平貌。《文選司馬相如賦》:登陂~之長坂兮。
〔按沈炯賦作婆~〕。
❹頭~。梵語。譯言斗擻。僧之高行者也。
❺伽~。梵語。譯言諷頌。佛家之讚美也。〔范成大詩〕:元無秘密可伽~。
❻首~。梵語。譯言農夫也。《法苑珠林》:四姓出家。同一釋種。四名首~。最爲卑下。
❼提~。蠻語。譯言百姓也。《桂海蠻志》:餘名皆稱提~。
❽沙~。大磧也。《五代史唐紀》:別自號曰沙~。沙~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按沙~爲西突厥別部。五代唐李克用。晉石敬塘。漢劉知遠。號爲沙~三族。其地當在今新疆天山北路境〕。
❾盤~。石貌。〔蘇軾詩〕:中泠南畔石盤~。
❿穆~。樹名。《瑯嬛記》:此蓬萊山穆~樹葉。
⓫普~。山名。一作補~。在今浙江定海縣東海中。
⓬曼~羅。梵語。譯言適意也。又白華也。〔蘇軾詩〕:天雨曼~照玉盤。
⓭迦蘭~。鳥名。《法苑珠林》:迦蘭~鳥。其形如鵲。
⓮摩伽~。國名。《唐書西域傳》:天竺國、漢身毒國也。或曰摩伽~。
〔按卽今印度〕。
⓯渴盤~。國名。《南史渴盤陀傳》:渴盤~國。于闐西小國也。風俗與于闐相類。〔當今葱嶺回部拔達克山國境〕。
⓰薛延~。國名。《唐書薛延陀傳》:薛延~者、先與薛種雜居。後滅延~部有之。號薛延~。〔當在今俄領西伯利亞境〕。
3、陀讀音:直尼切,音遲,支韻。釋文:崖際也。《文選司馬相如賦》:巖~甗錡。
4、陀讀音:待可切,音舵,哿韻。釋文:阤或字。《集韻》:博雅、阤。崩也。或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