墐-中華語文大辭典
墐ㄐ丨ㄣˇjǐnㄐ丨ㄣˋjìn1.〈書〉用泥塗塞。[例]穹窒熏鼠,塞向~戶(《詩經‧豳風‧七月》)。2.〈書〉掩埋;埋葬。[例]行有死人,尚或~之(《詩經‧小雅‧小弁》)。
墐-漢語大字典
墐
《説文》:“墐,涂也。从土,堇聲。”
(一)jìn 《廣韻》渠遴切,去震羣。諄部。
(1)用泥涂塞。《説文·土部》:“墐,涂也。”《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毛傳:“墐,塗也。”唐劉禹錫《武陵觀火》:“山木行翦伐,江泥宜墐塗。”清姜宸英《江防總論擬稿》:“芟薙萌芽,墐塞罅漏。”
(2)沟上的路。《國語·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韋昭注:“墐,溝上之道也。”
(3)通“殣”。掩埋。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墐,叚借為殣。”《詩·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孔穎達疏:“墐者,埋葬之名耳。”
(二)qín 《廣韻》巨巾切,平真羣。
同“堇”。黏土。《集韻·諄韻》:“堇,黏土也。或从土。”《新五代史·劉守光傳》:“或丸墐土而食,死者十六七。”清吴廣成《西夏書事》卷二十四:“倣古拔軸法去其沙,以木炭墐土包泉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