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中華語文大辭典
縫缝1ㄈㄥˊfénɡ1.以針線連綴。[例]~綴∣~補∣~補釘∣~傷口。2.姓。縫缝2ㄈㄥˋfènɡ1.縫(ㄈㄥˊ fénɡ)合的地方;泛指接合的地方。[例]衣~∣無~鋼管∣嚴絲合~。2.空隙;裂開的長口子。[例]牆~∣~隙∣門~∣山體裂了一道~兒。
縫-漢語大字典
縫
〔缝〕
《説文》:“縫,以鍼紩衣也。从糸,逢聲。”
(一)féng 《廣韻》符容切,平鍾奉。東部。
(1)以针线连缀。《説文·糸部》:“縫,以鍼紩衣也。”《詩·魏風·葛屨》:“摻摻女手,可以縫裳。”唐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綫,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是决非将她关起来,或者将它缝起来。”
(2)弥合。《廣雅·釋詁二》:“縫,合也。”《左傳·昭公二年》:“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杜預注:“彌縫猶補合也。”《北史·獻文六王傳·彭城王勰附劭子韶》:“馬腦榼容三升,玉縫之。”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这回子把蜂窝戳破了。’主任发出着苦笑说。‘我看要赶紧缝啊!’”
(二)fèng 《廣韻》扶用切,去用奉。東部。
(1)缝合处。如:衣缝。《廣韻·用韻》:“縫,衣縫。”《禮記·檀弓上》:“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獨不見乎虱之處於㡓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水滸全傳》第二回:“頭戴遮塵煖帽,身穿直縫寬衫。”
(2)结合的地方。唐杜牧《阿房宫賦》:“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巴金《家》三十二:“漆匠开始在接缝处涂上漆灰。”
(3)缝隙;空隙。如:见缝插针;门缝;石缝。唐鄭巢《題室》:“桂蔭生野菌,石縫結寒澌。”宋秦觀《秋夜病起懷端叔》:“月色清無縫。”鲁迅《呐喊·狂人日记》:“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4)喻言行中出现的漏洞、差错。《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他就尋個縫子,參了一本,將我父親革職拿問,下在監裏。”老舍《骆驼祥子》四:“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