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í
1、[
嫡系]dí xì
正支。喻指在政治 集团的派系中,与派系首脑人物最亲近的人或力量。与“旁支”相对。
2、[
嫡孙]dí sūn
嫡长孙。《陈书·吴兴王陈胤传》:“吴兴王胤 字 承业,后主 长子也……时 后主 年长,未有胤嗣,高宗 因命以为嫡孙。”
3、[
嫡传]dí chuán
嫡派相传。指某种 学术、技艺等一代一代直接传授,含有正统的意思。
4、[
嫡子]dí zǐ
旧指妻子所生的儿子(区别于“庶子”)。特指嫡长子。
5、[
嫡亲]dí qīn
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亲属):~姐姐。~侄子。
6、[
嫡出]dí chū
旧指妻子所生(区别于“庶出”)。
7、[
嫡母]dí mǔ
宗法制度下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
8、[
嫡妻]dí qī
人生中第一次娶的妻子及其所生子女”专称“。
9、[
嫡派]dí pài
1.嫡系:~子孙。
2.得到传授人亲自传授的一派(多指技术、武艺):~真传。
10、[
匹嫡]pǐ dí
1.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庶如嫡。”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太祖 之倾惑 潘嫗,谋及妇人;大明 之沦溺 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2.谓缔结婚姻。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
11、[
储嫡]chǔ dí
太子。
12、[
嫡堂]dí táng
属性词。血统关系较近的(亲属):~兄弟。~叔伯。
13、[
元嫡]yuán dí
元配夫人。
14、[
嫡舅]dí jiù
嫡母的兄弟。
15、[
首嫡]shǒu dí
旧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16、[
嫡脉]dí mài
指一脉相传的后裔。
17、[
嫡嗣]dí sì
1.嫡子。《左传·文公七年》:“穆赢 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陆德明 释文:“适,本又作嫡。”
2.指皇位承继人。《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前太子 卬 顽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后诸子更相诬告,迄今嫡嗣未知所定,朕甚伤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安国君 爱妾 华阳夫人,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 华阳夫人 耳。”
18、[
嫡统]dí tǒng
正统。
19、[
嫡男]dí nán
正妻所生之子。
20、[
世嫡]shì dí
嫡嗣。
21、[
嫡室]dí shì
1.正寝之室。《后汉书·鲁丕传》:“臣闻《礼》,诸侯薨於路寝,大夫卒於嫡室。”李贤 注:“路寝、嫡室皆正寝。”
2.正妻。《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先主 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 先主 於 荆州,产 后主。”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玉磬山房文误》:“恭城 嫡室卒已三年,求所抚女为簉室,许焉。”
22、[
嫡庶]dí shù
旧时正妻和妾、嫡 子和庶子的合称。正妻称为嫡,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嫡子地位高于庶子。
23、[
嫡女]dí nǚ
正妻所生之女。
24、[
亲嫡]qīn dí
嫡亲。
25、[
冢嫡]zhǒng dí
嫡长子。《晋书·吕纂载记》:“臣虽年长,陛下国家之冢嫡,不可以私爱而乱大伦。”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夫 子纠 桓公,皆 襄公 之庶弟,而非冢嫡,各因畏祸而出奔。”
26、[
嫡觉]dí jué
1.宗法制度中的嫡系。
2.亲信的,正统的派系。
27、[
二嫡]èr dí
见“二适”。
28、[
树嫡]shù dí
立嫡子为继承人。
29、[
长嫡]cháng dí
旧时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
30、[
配嫡]pèi dí
亦作“配适”。谓庶子的地位、力量和嫡子相匹敌。《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31、[
夺嫡]duó dí
亦作“夺适”。封建社会君位世袭,以庶子嗣位而废其嫡子者,谓之“夺嫡”。
32、[
嫡妇]dí fù
嫡长子之妻。
33、[
嫡裔]dí yì
嫡系子孙。
34、[
嫡配]dí pèi
指正妻。
35、[
重嫡]zhòng dí
见“重适”。
36、[
正嫡]zhèng dí
1.指正室,嫡妻。
2.正室之子,嫡子。
37、[
嫡父]dí fù
生身之父。
38、[
嫡位]dí wèi
嗣子的名分。
39、[
嫡孽]dí niè
嫡子与庶子。
40、[
嫡妾]dí qiè
正妻与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