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中華語文大辭典
質质1ㄓˊzhíㄓˋzhì1.客觀存在的本體;物質。[例]雜~|木~|鐵~|水~良好。2.事物的根本屬性;本質。[例]性~|實~∣本~|量變引起~變。3.(事物的)優劣程度。[例]優~|以~論價|~量並重。4.樸實。[例]~樸|文~彬彬|~勝文則野。5.根據事實問明或辨別是非;詰問。[例]~疑|~問|援疑~理。質质2ㄓˋzhì1.〈書〉以人或物作抵押。[例]~押|典~|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于齊,齊兵乃出(《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2.〈書〉作為抵押的人或物。[例]人~|必以長安君為~,兵乃出(《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3.姓。
質 -古漢語常用詞典
zhì
①人質;抵押品。《觸龍說趙太後》:“必以長安君為~,兵乃出。”②作人質;作抵押品。《觸龍說趙太後》:“為長安君約車百乘,~於齊。”③質地;底子。《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而白章。”④質樸;樸實。《論語•雍也》:“~勝文則野,文勝~則史。”⑤資質;稟性。《送東陽馬生序》:“非天~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⑥刑具;刀斧底下的墊座。又寫作“鑕”。《廉頗藺相如列傳》:“君不如肉袒伏斧~請罪。”⑦通“贄”。初見面時送的禮物。《屈原列傳》:“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事楚。”⑧箭靶。《荀子•勸學》:“是故~的張而弓矢至焉。”⑨對質。《禮記•曲禮》:“雖~君之前,臣不諱也。”⑩質詢。《送東陽馬生序》:“餘侍立左右,援疑~理,俯身傾耳以請。”⑾正。《後序》:“~明避哨竹林中。”⑿盟約。《左傳•哀公二十年》:“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
【質要】古代買賣貨物的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