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1、[
司机]sī jī
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驾驶员。
2、[
司法]sī fǎ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诉讼程序应用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活动。
3、[
司长]sī zhǎng
概述 司长:司局级为中国干部行政级别中一个级别,正司局级干部(地市级干部)是高级干部。例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是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1性质司局级是我国公务员的一个级别(正职为行政五级,副职为行政六级),正司局级及其以上级别为国家高级干部司局级也就是地厅级、地市级,厅、司、局(非市局、县局)、地级市为一个级别,平级。应用司长: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为高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
4、[
司马]sī mǎ
1.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2.隋唐时州郡之官也称司马。
3.复姓。
5、[
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
相传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李绅请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长官)刘禹锡喝酒,席上叫歌伎劝酒。刘做诗:“䰀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出唐代孟棨《本事诗》)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6、[
公司]gōng sī
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生产或服务性业务的经济实体。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7、[
司令]sī lìng
1.某些国家军队中主管军事的人。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习惯上也称作司令。
8、[
司局]sī jú
四司六局的省称。宋 设四司六局掌管安排筵会,因借指宴席。清 曹寅《寓斋即事与诸同人夜话有怀》诗:“糟衣一队残司局,米汁三年老弟兄。”参见“四司六局”。
9、[
祭司]jì sī
指宗教中供奉神祇(qí)的神官或为宗教服务的专职人员。
10、[
都司]dū sī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11、[
专司]zhuān sī
专门掌管。清 赵澄鉴《卖茶娘》诗:“调羹糝蓼岂未諳,茶事专司一鑪火。”吴玉章《辛亥革命·暗杀活动的风行》:“至1905年后,这种暗杀活动更为扩大了,同盟会特地组织了一个专司暗杀的部门。”
12、[
有司]yǒu sī
指官吏。
13、[
司命]sī mìng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郑玄 注:“司命,文昌宫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四曰司命。”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包命》:“司命主老幼。”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
3.星名。虚宿北的二星。《宋史·天文志三》:“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又主死亡。”
4.神名。《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 司命 ……”孔颖达 疏:“司命 者,宫中小神。熊 氏云:非天之 司命,故祭於宫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庄子·至乐》:“吾使 司命 復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服之百日,肌骨强坚;千日,司命 削去死籍,与天地相毕,日月相望。”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二十:“他的东西不容易到手,我心里运神,既然送上门来了,收了再说。不收,司命菩萨 也要见怪的。”
6.神名。灶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 司命。”
7.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管子·国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孙子·虚实》:“微乎微乎,至於无形;神乎神乎,至於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张预 注:“故敌人死生之命,皆主於我也。”唐 元稹《李践方大理寺丞制》:“大理寺专狱犴视刑书,我国家生人之司命也。任非其才,为患不细。”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马乃将之司命,盗了马步骤难熬。”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船主管轮,为一船司命之主,任大而责重。”
8.主管诏令。《文选·扬雄<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吕向 注:“司,主也。令主天子之命。”
9.新莽 官名。主管军事。《汉书·王莽传中》:“置五威司命……司命司上公以下。”《汉书·王莽传中》:“内置司命军正……诚欲以司不奉命,令军人咸正也。”
14、[
司南]sī nán
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15、[
警司]jǐng sī
警衔,低于警督,高于警员。
16、[
司务]sī wù
旧时对手艺匠人的尊称。
17、[
司库]sī kù
团体中管理财务的人。
18、[
司隶]sī lì
官名。
19、[
阴司]yīn sī
阴间(迷信)。
20、[
监司]jiān sī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 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明 杨珽《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清 李调元《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 河 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章炳麟《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
2.监察。《后汉书·贾宗传》:“宗 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
21、[
职司]zhí sī
职务;职责。
22、[
司书]sī shū
旧指官署、军队中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23、[
司药]sī yào
医院药房里负责按处方配药、发药的人。
24、[
司晨]sī chén
雄鸡报晓。
25、[
司训]sī xùn
1.明 清 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明 叶盛《水东日记》篇目有“蒋司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鲁小姐 制义难新郎,杨司训 相府荐贤士。”张慧剑 校注:“司训,县学教官‘教諭’的别称。”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復假 仁和 劳季言 司训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证益密。”
2.指担任司训之职。清 方苞《大父马溪府君墓志铭》:“苞 生六年,大父司训於 芜湖。”
26、[
门司]mén sī
守门的吏役。
27、[
司事]sī shì
1.古代负责农事的官员。
2.犹有司。
28、[
司铎]sī duó
见〖神甫〗。
29、[
司官]sī guān
清代对中央各部属官的统称。
30、[
司间]sī jiān
等候时机。司,通“伺”。
31、[
司成]sī chéng
谓主管世子品德教育。
32、[
库司]kù sī
寺院中司会计之事的僧人。
33、[
司庖]sī páo
厨师。
34、[
司卫]sī wèi
负责保卫。亦指负责保卫的人。
35、[
司怪]sī guài
星名。属觜宿,共四星。
36、[
司香]sī xiāng
1.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
2.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37、[
司旌]sī jīng
习射时负责举旗以示箭之中否。
38、[
司鼎]sī dǐng
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 为郎中令,汉武帝 时改此名。职权较广。
39、[
众司]zhòng sī
百官及其机构。
40、[
司词]sī cí
介词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