掫-中華語文大辭典
掫掫ㄗㄡzōu1.〈書〉巡夜打更。[例]賓將~,主人辭(《左傳‧昭公二十年》)。2.〈書〉聚集。[例]~聚多人而盡其力以衣食之(明‧趙南星〈夫頭說〉)。
掫-中華大字典
1、掫讀音:將侯切,音陬,尤韻。側九切,篘上聲,有韻。釋文:
❶夜戒守有所擊也。春秋傳曰。賓將~。見《說文》。《段注》:有所擊。謂鼓類也。昭二十年傳。賓將~。杜云。~、行夜也。
❷地名。《後漢更始傳》:使李松軍~以拒之。
〔注〕:新豐有~地。〔當今陜西臨潼縣東北〕。
2、掫讀音:此苟切,陬上聲,有韻。釋文:
❶擊也。見《集韻》。
❷麻幹也。一說木薪曰~。《漢書五行志》:民驚走。持槀或~一枚。
3、掫讀音:遵須切,音娵,虞韻。釋文:擊也。見《集韻》。
4、掫讀音:初尤切,音篘,甾尤切,音鄒,尤韻。釋文:手取物也。又持也。見《集韻》。
5、趣讀音:七句切,音娶,遇韻。釋文:
❶疾也。見《說文》。《桂注》:玉篇。詩曰。來朝~馬。言早且疾也。公羊定八年傳。~駕。何注。使疾駕。
❷趍也。《詩棫樸》:左右~之。
❸向也。《易繫辭》:變通者。~時者也。
❹遽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曹憲音趨。又音娶。王逸注大招云。遽、~也。月令。乃命有司~民收歛。釋文~、七住。反。
❺行也。《列子湯問》:汝先觀吾~。
❻意也。《孝經序》:會五經之旨~。
❼及也。《漢書食貨志》:亡以趨澤。
〔注〕:師古曰。趨、讀曰~。~、及也。
❽七~。猶言六道也。《楞嚴經》:精研七~。皆是昏沈。
〔按七~。謂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天、及修羅。梵書又謂蚊蚋小蟲之屬爲諸~〕。
6、趣讀音:逡須切,音趨,虞韻。釋文:
❶養馬者。《周禮夏官序官》:~馬。《釋文》:~、劉淸須反。
❷響也。見《集韻》。
❸遽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曹憲音趨。周官縣正。趨其稼事。釋文。趨如字。本又作~。
7、趣讀音:趨玉切,音促,沃韻。釋文:
❶速也。《史記曹相國世家》:吿舍人~治行。
❷急也。《史記孫子吳起傳》:~使使下令。
❸催促也。《史記陳涉世家》:~趙兵亟入關。
❹局~。䠞小皃。《漢書灌夫傳》:局~效轅下駒。
❺~織。蟲名。《春秋考異郵》:~織。蟋蟀也。立秋女功急。故~之。
8、趣讀音:此苟切,音㔌,有韻。釋文:~馬。養馬官名。《詩十月之交》:蹶維~馬。
〔箋〕:~馬。中士也。掌王馬之政。《釋文》:~、七走反。
9、趣讀音:將侯切,音陬,尤韻。側九切,音棷,有韻。釋文:夜戒守有所擊也。見《集韻》。
10、黀讀音:甾尤切,音鄒,尤韻。釋文:
❶麻䕸也。見《說文》。《段注》:䕸、卽稭字之俗。~麻䕸、卽草部之麻菆蒸。
❷聚麻。見《廣韻》。
❸亦作掫。《漢書五行志》:民驚走持藁或掫枚。
〔注〕:如淳曰。掫、麻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