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1、[
旗纛]qí dào
饰以鸟羽的大旗。
2、[
坐纛]zuò dào
古代军中主帅的大旗。《明史·王乔年传》:“贼礮击 乔年 坐纛,雉堞尽碎。”《天雨花》第十五回:“左边长岭山一座,右边一簇是丛林,中军坐纛风中颭,寨后空虚无靠身。”《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前日还打发人来,在 南京 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一首大黄缎子的坐纛。”
3、[
左纛]zuǒ dào
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左騑上。
4、[
阵纛]zhèn dào
军营中的帅旗。
5、[
鼓纛]gǔ dào
战鼓与大旗。古时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信物。《新唐书·回鹘传下》:“明年,太宗 方图 頡利,遣游击将军 乔师望 儳路齎詔书、鼓纛,册拜 夷男 为 真珠毗伽可汗。”《辽史·仪卫志四》:“辽 自 大贺氏 摩会 受 唐 鼓纛之赐,是为国仗。”
6、[
旌纛]jīng dào
1.大旗。亦泛指旗帜。
2.犹尊驾。
7、[
龙纛]lóng dào
绘有龙形的大旗。
8、[
纛遫]dào chì
毛密而蓬松貌。
9、[
祃纛]mà dào
犹禡牙。古时出兵行祭旗礼。
10、[
麾纛]huī dào
即麾旌。纛,大旗。
11、[
九纛]jiǔ dào
九纛两字来自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徽旗“九斿白纛”,九斿白纛,也称九足白徽或者九足白旗,蒙古人俗称“查干苏力德”,查干又译察汗,是白色的意思;苏力德又译苏勒德,是大竿的意思。
12、[
牌纛]pái dào
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13、[
旄纛]máo dào
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14、[
皂纛]zào dào
亦作“皁纛”。古代用黑色丝织物制的军中大旗。
15、[
狼纛]láng dào
见“狼头纛”。
16、[
押纛]yā dào
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
17、[
羽纛]yǔ dào
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以羽为饰的大旗。
18、[
禡纛]mà dào
犹禡牙。古时出兵行祭旗礼。
19、[
鸾纛]luán dào
天子用的大旗。
20、[
宝纛]bǎo dào
皇帝出行乘舆上所建的旗帜。
21、[
白纛]bái dào
白色大旗。
22、[
牙纛]yá dào
1.犹牙旗。纛,大旗。唐 韩愈《山南郑相公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坌坲。”宋 曾巩《边将》诗:“二子按轡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清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牙纛看吹折,梯衝舞莫当。”
2.指将帅。清 史致谔《同治元年禀左宗棠》:“自揣任重才疏,远离牙纛,不克时时禀承伟略,深用竞惶。”
23、[
六纛]liù dào
1.六面军中大旗。
2.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24、[
横海纛]héng hǎi dào
大旗。
25、[
纛章京]dào zhāng jīng
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清 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天聪 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号,清 语居多。纛章京,即今护军统领。”《清史稿·世祖纪》:“遣纛章京 索洪 等益 满达海 军。”按,此名汉语称为护军统领。参阅《清通典·职官九》。
26、[
大纛旗]dà dào qí
桐乡大麻一带农村传统的地方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27、[
狼头纛]láng tóu dào
用狼头作标志的大旗。《隋书·北狄传·突厥》:“其先国於 西海 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足断臂,弃於大泽中。有一牝狼,每啣肉至其所,此儿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生十男,其一姓 阿史那氏,最贤,遂为君长,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隋 帝﹞遣太僕 元暉 出 伊吾道,诣 达头,赐以狼头纛。”胡三省 注:“突厥 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清 赵翼《偶阅<汴梁杂诗八首>考汴州沿革爰补其缺》诗之六:“领得狼头纛一枝,仍容守 汴 建朝仪。”亦作“狼纛”。《新唐书·回鹘传上》:“﹝可汗﹞与 子仪 会 呼延谷,可汗恃其彊,陈兵引 子仪 拜狼纛而后见。”
28、[
作纛旗儿]zuò dào qí ér
犹言主事者,当家人。纛旗,军中主帅之旗。
29、[
龙幡虎纛]lóng fān hǔ dào
指将帅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