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1、[
拜谒]bài yè
1.拜见:专诚~。
2.瞻仰(陵墓、碑碣):~黄帝陵。
2、[
谒陵]yè líng
到陵墓前拜谒;瞻仰陵墓。
3、[
谒见]yè jiàn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4、[
参谒]cān yè
进见尊敬的人;瞻仰尊敬的人的遗像、陵墓等:~黄帝陵。
5、[
谒者]yè zhě
1.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 及 隋 皆因之。唐 改为通事舍人。
2.官名。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 以后废。
3.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6、[
晋谒]jìn yè
敬辞。进见地位高的或辈分高的人。谒(yè)。
7、[
入谒]rù yè
进见,请见。一般用于臣对君、下对上、幼对长。
8、[
答谒]dá yè
回访。
9、[
女谒]nǚ yè
1.谓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韩非子·诡使》:“近习女謁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汉 刘向《说苑·政理》:“后宫不荒,女謁不听。”唐 王维《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中宗 之时,后宫用事,女謁寖盛,主柄潜移。”
2.泛指通过有权势的妇女干求请托。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三年十二月》:“福建 提盐 李承迈 本假女謁,交通权臣……伏望併赐罢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赃吏 吕应问、韩禧 皆满数万,颐浩 既受女謁,遂令移狱。”参见“妇謁”。
3.指女宠。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夫女謁致病,至丑也;谅闇之中,色蛊致死,大逆也。”
10、[
谒谢]yè xiè
1.进见谢罪。
2.晋见道谢。
11、[
谒禁]yè jìn
禁止接见请托者之条令。
12、[
顶谒]dǐng yè
顶礼谒见。
13、[
谒圣]yè shèng
拜谒 孔 圣。清 沉曰霖《晋人麈·异闻·仆碑遭压》:“吾邑绅士,凡在朔望,莫不入学謁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还有那外府荒僻山县,冒名小考的,并謁圣、簪花、謁师,都一切冒顶了。”丁玲《母亲》三:“一起一落的磕着头,算是谒圣。”
14、[
啓谒]qǐ yè
奏请。《魏书·尒朱仲远传》:“尒朱荣 兵威稍盛,诸有启謁,率多见从。”
15、[
瞻谒]zhān yè
犹朝见;谒见。《宋史·乐志十》:“瞻謁尽恭,飞英率土。”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辛卯正月二十七日》:“﹝ 英 使﹞自云:‘进见朝服在后,尚未赶到,便服不能瞻謁。’”
16、[
谒浆]yè jiāng
乞求茶水。
17、[
赇谒]qiú yè
谓行贿以求进见。
18、[
妇谒]fù yè
谓通过宫廷宠信的女子干求请托。《荀子·大略》:“汤 旱而祷曰:‘……宫室荣与?妇謁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杨倞 注:“謁,谓也。妇謁盛,谓妇言是用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汉 何休 注:“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謁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
19、[
阉谒]yān yè
官名。即 隋 唐 时所称的内谒者,系由宦官充任,为国君掌管传达,故称。
20、[
省谒]shěng yè
省视;探望。
21、[
谒干]yè gàn
晋谒而有所求。
22、[
赞谒]zàn yè
谓古代谒见帝王及上级官员时赞唱礼仪,引导进见。《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太祖、太宗 朝,閤门祗候不过三五员,宣导赞謁而已。”
23、[
引谒]yǐn yè
引导拜谒。
24、[
修谒]xiū yè
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周书·柳霞传》:“梁 西昌侯 深藻 镇 雍州,霞 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謁,风仪端肃,进止详雅。”唐 薛用弱《集异记·茅安道》:“二子径往修謁,意者脱为 晋公 不礼,即当遁形而去。”清 恽敬《答伊扬州书》:“前月得舍弟书,知过岭修謁,重蒙嘉惠,感谢感谢。”
25、[
求谒]qiú yè
1.请求谒见。
2.犹求乞。
26、[
进谒]jìn yè
进见上司;谒见。
27、[
过谒]guò yè
顺道往访;前往谒见。《后汉书·梁冀传》:“ 南郡 太守 马融 、 江夏 太守 田明 初除,过謁 不疑 。”《资治通鉴·汉桓帝元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言过其门,因而謁之,礼不专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步出夏门行》:“过謁王父母,乃在 太山 隅。”
28、[
谒候]yè hòu
恭迎问候。
29、[
谒奠]yè diàn
参谒祭奠。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州有某王庙,巫祝假之以惑百姓,歷年甚久,举州信重,前后长吏,皆先謁奠,乃敢视事。”《宋史·礼志八》:“旧例过贡举岁,礼部贡院集诸州府所贡第一人謁奠先圣,如春秋释奠仪。”
30、[
谒请]yè qǐng
拜谒告求。《列子·仲尼》:“而与 南郭子 连墙二十年,不相謁请;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见者。”《后汉书·王扶传》:“国相 张宗 謁请,不应,欲强致之,遂杖策归乡里。”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王公謁请众去早,既衰愈懒身到迟。”
31、[
谒款]yè kuǎn
虔诚拜谒。
32、[
庆谒]qìng yè
拜贺谒见。
33、[
幸谒]xìng yè
犹干谒,干求。
34、[
肃谒]sù yè
恭敬地谒见。
35、[
刺谒]cì yè
投名刺以求见。
36、[
诣谒]yì yè
前往谒见;造访。
37、[
道谒]dào yè
途中拜见。
38、[
伏谒]fú yè
谒见尊者,伏地通姓名。
39、[
私谒]sī yè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40、[
访谒]fǎng yè
访问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