砑-中華語文大辭典
砑丨ㄚˋyà碾壓;用石具碾壓或摩擦,使材料密實、光亮。[例]~花|~光。
砑-汉语大词典
砑ya
〡ㄚˋ
〔《广韵》吾驾切,去祃,疑。〕
1.碾磨物体,使紧密光亮。
●前蜀薛昭薀《醉公子》词:“慢绾青丝发,光砑吴绫袜。”
●《朱子语类》卷八七:“方未经布时,先砑其缕,非织了后砑也。”
●清纳兰性德《大酺·寄梁汾》词:“便砑损吴绫,啼沾蜀纸,有谁同赋。”
●朱自清《冬天》:“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2.碾轧;压。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跗骨》:“其受伤之因不一,或从陨坠,或被重物击压,或被车马踹砑。”
●《西游记》第七四回:“﹝行者﹞把棍子望小妖头上砑了一砑,可怜,就砑得像一个肉陀!”
3.压印。
●唐张祜《少年乐》诗:“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玉女﹞贻桃花笺数叠,皆砑‘写韵’二字于笺尾。”
4.赖着。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于潜商人﹞几番要砑在小娟处宿歇。”
5.光滑貌。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曾公洞旧名冷水岩,山根石门砑然。”
6.象声词。开门声。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摺:“俺这里人静悄不喧哗,那堪独扇门儿砑。”
臧懋循音释:“砑音讶。”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轻轻用手往里面一推,栅门却砑的一声,早已退向后方开开了。”
7.用同“蚜”。参见“砑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