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1、[
马鞍]mǎ ān
马鞍子,也用来形容或比喻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事物。
2、[
鞍马]ān mǎ
1.体操器械之一。马身木制,表面包有皮革或帆布,马背中央装有两个木环。马腿为铁制。长1.6米,宽0.35米,高低可以调节。
2.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用手臂支撑在鞍环或鞍马身上做摆越、交叉、全旋转体、移位等动作。
3、[
鞍座]ān zuò
1.鞍子。用以乘坐,故称。
2.自行车上供人骑座的部件。如:自行车鞍座。
4、[
鞍子]ān zi
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5、[
鞍鼻]ān bí
鼻部畸形的一种,鼻梁中间凹陷,由鼻部外伤、梅毒、结核等引起。
6、[
鞍鞯]ān jiān
鞍韂。
7、[
征鞍]zhēng ān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8、[
释鞍]shì ān
1.亦作“释鞌”。谓舍马不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释鞍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路逶迆,劣通单步。”
2.引申为解除武备。《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默记·述佐》:“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 凉 雍 不解甲,中国不释鞌,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9、[
狨鞍]róng ān
有狨鞯的马鞍。以指重臣。宋 侯寘《阮郎归·为张丞寿》词:“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鬢青。”
10、[
鞁鞍]bèi ān
鞍辔等马具的统称。
11、[
驻鞍]zhù ān
驻马。
12、[
驴鞍]lǘ ān
放在驴背上供骑坐的器具。
13、[
鞍韂]ān chàn
指马鞍子和马鞍子下面的垫子。韂(chàn)。
14、[
鞍甲]ān jiǎ
马鞍和铠甲。借指征战生涯。
15、[
鞍笼]ān lóng
马鞍和笼头。
16、[
歇鞍]xiē ān
方言。歇工;休息。
17、[
鞍帕]ān pà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18、[
解鞍]jiě ān
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19、[
鞍鞴]ān bèi
马鞍和车马上的饰物。
20、[
雕鞍]diāo ān
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
21、[
鞍辔]ān pèi
鞍子和驾驭牲口的嚼子、缰绳。
22、[
归鞍]guī ān
犹归骑。回家所乘的马。
23、[
鞍驮]ān tuó
指负载的马和所负物。
24、[
象鞍]xiàng ān
指放在大象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25、[
鞴鞍]bèi ān
基本意思为马鞍和车马上的饰物。
26、[
税鞍]shuì ān
解去马鞍。税,通“捝”、“脱”。
27、[
卸鞍]xiè ān
取下鞍子。
28、[
索鞍]suǒ ān
供悬索或拉索通过塔顶的支撑结构。
29、[
鞍鞒]ān qiáo
见“鞍桥”。
30、[
云鞍]yún ān
指马。
31、[
鞍鞽]ān qiáo
见“鞍桥”。
32、[
蝶鞍]dié ān
垂体窝和鞍背的合称。
33、[
回鞍]huí ān
犹回马。
34、[
鞍屉]ān tì
1.亦作“鞍屉”。马鞍。
2.见“鞍屉”。
35、[
银鞍]yín ān
1.银饰的马鞍。
2.代指骏马。
36、[
鞍勒]ān lè
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
37、[
鞚鞍]kòng ān
马笼头和马鞍。泛指马具。
38、[
鞍桥]ān qiáo
亦作“鞍鞽”。马鞍。其拱起处形似桥,故称。《魏书·傅永传》:“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宋史·兵志十一》:“军器监欲下 河东 等路采市曲木为鞍桥。”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紧掿着铁棒,牢坐着鞍鞽。”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羿 ﹞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
39、[
发鞍]fā ān
亦作“发鞌”。卸下马鞍。指停止打仗。
40、[
肉鞍]ròu ān
谓驼峰。其状如鞍,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