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ì
1、[
优惠]yōu huì
1.较一般优厚:~条件。
2.让利:再~点儿。
2、[
实惠]shí huì
1.实际的好处:得到~。
2.有实际的好处:经济~的小吃。这种产品外表好看,却不~。
3、[
惠顾]huì gù
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家具展销,敬请~。
4、[
惠赠]huì zèng
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5、[
平等互惠]píng děng hù huì
互相平等,互相给予优惠待遇。
6、[
恩惠]ēn huì
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7、[
贤惠]xián huì
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8、[
惠民]huì mín
施恩惠于民;爱民。
9、[
特惠]tè huì
特别优惠:~价格。商厦~酬宾。
10、[
惠及]huì jí
把好处给予某人或某地:~远方。
11、[
互惠]hù huì
1.互相给予好处。
2.国际法的一项原则。指国家之间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彼此公民或组织以一定的对等的权利和待遇。当甲国给予乙国的公民、企业等以某种优待时,乙国亦应给甲国的公民、企业等以同等的待遇。
12、[
受惠]shòu huì
得到好处。宋 陈录《善诱文·省心杂言》:“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做买卖的人,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
13、[
惠安]huì ān
以仁德安抚。
14、[
德惠]dé huì
德泽恩惠。
15、[
惠来]huì lái
1.招抚使之归顺。唐 韩愈《平淮西碑》:“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羣公上言,莫若惠来。”
2.谓温驯来归。宋 李纲《条具防冬利害事件札子》:“两年之间,招捕羣盗凡数十伙,几数万人,逆者诛锄,顺者惠来。”
16、[
惠泽]huì zé
惠爱与恩泽。
17、[
惠康]huì kāng
加恩使之安乐。
18、[
惠利]huì lì
1.谓恩惠及人使之得利。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墨綬长吏,职典理人,皆当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褒责之科,所宜分明。”宋 苏轼《和孔密州五绝·春步西园见寄》:“今年太守尤难继,慈爱聪明惠利人。”
2.指恩惠利益。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由拾遗公而使天子不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人庶不尽被惠利,其害不为细,必望审察而远思之。”李大钊《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此时科学上有所发明普及的工人,才能得到他的惠利。”
3.犹伶俐。唐 李濬《松窗杂录》:“﹝ 玄宗 ﹞初以 林邑国 进白鸚鵡,惠利之性特异常者,因暇日以金锦饰之,示於三相。”
19、[
惠风]huì fēng
和风:~和畅。
20、[
惠中]huì zhōng
谓心里聪明。惠,通“慧”。
21、[
惠存]huì cún
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22、[
口惠]kǒu huì
口头上许给人好处(并不实行):~而实不至。
23、[
惠爱]huì ài
犹仁爱。
24、[
佳惠]jiā huì
1.嘉惠。对别人的恩惠的敬称。
2.用为对别人赐予财物的敬称。
25、[
惠施]huì shī
(约前370—约前310)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代表。宋国人。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相,主张联合齐楚。论证了“合同异”,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夸大事物的同一性而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其言行片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26、[
惠美]huì měi
聪明美丽。
27、[
惠赐]huì cì
称人所赠的敬词。
28、[
惠化]huì huà
旧谓地方官为人所称道的政绩和教化。《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迁 安平、广平 太守,所在有惠化。”唐 李白《赠徐安宜》诗:“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宋 孔平仲《续世说·政事》:“齐 乐预 为 永世 令,人怀其德,卒於官……市人皆泣,其惠化如此。”
29、[
惠临]huì lín
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日前~,失迎为歉。
30、[
拜惠]bài huì
拜受惠赠。
31、[
惠气]huì qì
和顺之气。
32、[
惠义]huì yì
恩义。
33、[
惠和]huì hé
仁爱和顺。《左传·昭公四年》:“紂 作淫虐,文王 惠和,殷 是以陨,周 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政非惠和,不图於心;制非旧典,不访於朝。”唐 元稹《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睦族以惠和,煦下以慈爱。”宋 曾巩《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
34、[
惠人]huì rén
1.施恩惠于他人的人;仁慈的人。
2.施恩于人。
35、[
等惠]děng huì
恩惠等同。
36、[
赈惠]zhèn huì
救济的恩惠。
37、[
机惠]jī huì
见“机慧”。
38、[
威惠]wēi huì
1.犹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 竇宪 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威福”。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 岭 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顺帝 之世,天下多故,云南 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39、[
流惠]liú huì
布施恩惠。
40、[
夷惠]yí huì
伯夷、柳下惠 的并称。古代廉正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