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
1、[
筑堙]zhù yīn
筑土堙塞。
2、[
堙翳]yīn yì
埋没不显。
3、[
堙淀]yīn diàn
犹淤塞。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久之,治沟洫之工渐弛,邑官徒带空名,而 汴渠 有二十年不浚,岁岁堙淀。”
4、[
堙没]yīn mò
犹埋没。
5、[
堙沈]yīn shěn
埋没,沦落。
6、[
堙暧]yīn ài
埋没不显。
7、[
堙绝]yīn jué
堵塞断绝。指(水源)干涸。
8、[
堙塞]yīn sè
堵塞。
9、[
堙窒]yīn zhì
堵塞。
10、[
堙阻]yīn zǔ
阻塞。南朝 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函 陕 堙阻,瀍 洛 蒿莱。”《明史·刘东星传》:“二十六年,河 决 单 之 黄堌,运道堙阻。”
11、[
距堙]jù yīn
亦作“距闉”。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孙子·谋攻》:“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曹操 注:“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杜牧 注:“距闉者,积土为之,即今之所谓垒道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明镐 以 贝州 城峻,不可攻,谋筑距闉,度用工二万人,期三十日可与城齐。”清 姚椿《舟过长寿感赋》诗:“寇来何坦如,不用设距堙。”
12、[
郁堙]yù yīn
1.犹郁塞。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鬱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唐 许尧佐《柳氏传》:“惜鬱堙不偶,义勇徒激,皆不入於正。”章炳麟《徐锡麟等哀辞》:“专诸、聂政 死二千年,刺客之传,鬱堙弗宣。”
2.湮灭。唐 柳宗元《邕州马退山茅亭记》:“不书所作,使盛迹鬱堙,是貽林涧之媿。”
13、[
堙替]yīn tì
犹言废置。衰败。
14、[
堙阏]yīn è
犹埋没。
15、[
堙废]yīn fèi
荒废;淤塞。《后汉书·张禹传》:“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起我堙废而完之,徠我荡析而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淮南、江、浙、荆湖 制置发运使 封丘 赵贺,言 苏州 太湖 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侵民田。”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许多堙废了的陂塘和河渠,先后恢复或扩建起来。”
16、[
堙圮]yīn pǐ
堵塞毁坏。
17、[
堙灭]yīn miè
埋没。
18、[
堙厄]yīn è
亦作“堙阨”。阻塞;险阻。唐 皎然《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新唐书·刘蕡传》:“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彊,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
19、[
堙阨]yīn è
见“堙厄”。
20、[
埋堙]mái yīn
犹埋藏。
21、[
堙紊]yīn wěn
埋没杂乱。
22、[
堙郁]yīn yù
1.郁结;抑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鬱兮其谁语?”唐 柳宗元《与顾十郎书》:“不意璅璅者,復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之,堙鬱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憾。”宋 欧阳修《送杨寘序》:“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鬱,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2.窒塞;不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去年 灵州 之役,关西 民无辜而死者十五万餘,咎将谁执!此政化堙鬱之大者也。”
23、[
堙坠]yīn zhuì
犹泯灭。
24、[
通堙]tōng yīn
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
25、[
井堙]jǐng yīn
谓堵塞水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侯 会 楚子 伐 郑,当 陈 隧者,井堙木刊,郑 人怨之。”杜预 注:“堙,塞也。”
26、[
堙沦]yīn lún
堙没;沉沦。
27、[
堙昧]yīn mèi
埋没不显。
28、[
九方堙]jiǔ fāng yīn
即 九方皋。
29、[
堑山堙谷]qiàn shān yīn gǔ
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
30、[
日堙月塞]rì yīn yuè sāi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31、[
一掌堙江]yī zhǎng yīn jiāng
堙:堵塞。用一只手要堵住大江河水的泛滥。比喻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