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i
1、[
伪造]wěi zào
假造:~证件。~历史。
2、[
伪装]wěi zhuāng
1.假装:~公正。
2.为了不让人看到真实面目而作的装饰打扮:剥去敌人的~。
3.军事上指荫蔽自己和迷惑敌人的措施。通常分天然伪装和人工伪装。
3、[
真伪]zhēn wěi
真的和假的:~莫辨。
4、[
伪劣]wěi liè
属性词。冒牌的、质量低劣的:~商品。~书画。
5、[
虚伪]xū wěi
不真实;不实在;做假:这个人太~。他对人实在,没有一点儿~。
6、[
伪满]wěi mǎn
指满洲国。
7、[
伪娘]wěi niáng
暂未释义
8、[
作伪]zuò wěi
制造假的,冒充真的(多指文物、著作等)。
9、[
伪军]wěi jūn
抗日战争时期对汉奸军队的总称。
10、[
伪善]wěi shàn
伪装的善良;虚假的慈善:~者。~的面孔。
11、[
伪证]wěi zhèng
假造的证据,指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翻译人故意做出的虚假证明、鉴定和翻译。
12、[
伪作]wěi zuò
1.假托别人名义写作诗文或制作艺术品。
2.假托别人写作的诗文或制作的艺术品。
13、[
敌伪]dí wěi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时期。没收~财产。
14、[
伪币]wěi bì
伪造的钱。
15、[
伪钞]wěi chāo
假造的钞票。
16、[
伪饰]wěi shì
假装。
17、[
伪托]wěi tuō
在著述、制造等方面假托别人名义,多指把自己的或后人的作品假冒为古人的。
18、[
伪书]wěi shū
1.中国古书中,作者隐匿本名而托名前人的作品;或作者姓名和作品时代不可靠的作品。
2.假造的文件。
19、[
伪经]wěi jīng
假造的经典。
20、[
伪称]wěi chēng
假冒,假的名字的叫法。
21、[
伪诈]wěi zhà
欺诈。
22、[
积伪]jī wěi
谓累积人的作为。伪,人为。
23、[
诚伪]chéng wěi
真诚与虚伪。
24、[
猾伪]huá wěi
奸刁诈伪。
25、[
伪言]wěi yán
1.假话。亦谓说假话。
2.人为之言,造作之言。
26、[
伪缪]wěi miù
见“伪谬”。
27、[
智伪]zhì wěi
智巧伪行。
28、[
暗伪]àn wěi
昏昧诈伪。
29、[
乖伪]guāi wěi
谬误。
30、[
伪端]wěi duān
诈伪的事端。
31、[
伪臣]wěi chén
1.诈伪之臣。
2.非法政权的臣子。
32、[
侈伪]chǐ wěi
放纵僭伪。
33、[
伪易]wěi yì
作假偷换。
34、[
伪定]wěi dìng
犹言表面平定。
35、[
伪心]wěi xīn
犹欺心。
36、[
伪论]wěi lùn
犹谬论,邪说。
37、[
伪凤]wěi fèng
假凤凰。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 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 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
38、[
伪辩]wěi biàn
犹诡辩。
39、[
情伪]qíng wěi
1.真假;真诚与虚伪。《易·繫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近古易悉,情伪可求。”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伏惟 太祖 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情伪相攻,机械百出,倏去倏来,终反故辙。”
2.犹虚实。《新唐书·王锷传》:“鍔 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 悉知之。”《新唐书·李愬传》:“众愿为 愬 死,故山川险易与贼情伪,一能晓之。”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出为兵备道,使山川扼塞形势,兵之强弱,将之材駑,四夷之情伪,无不瞭於平日。”
3.弊病。《管子·七法》:“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新唐书·于志宁传》:“当 周 德既衰,诸侯盛彊,征伐竞兴,情伪於是乎生,变诈於是乎起,有以臣召君、取威定霸之事。”宋 陈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书书》:“天下之情伪,岂一人之智虑所能尽防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
40、[
伪怠]wěi dài
欺诈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