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
1、[
枇杷]pí pá
〈名〉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也叫枇杷,淡黄色或橙色,外皮有细毛,可以吃。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叶子和核可入药。
2、[
木杷]mù pá
农具名。木制的杷子,有齿。
3、[
杷头]pá tóu
1.杷除去柄的部分。宋 苏轼《吴中田妇叹》诗:“今年粳稻熟若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2.抓扭对方头部。十八般武艺之一。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山西 李通 者,行教京师,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孛;十八,白打。”
4、[
谷杷]gǔ pá
摊晒谷物的农具。又名透齿杷。
5、[
杷榄]pá lǎn
植物名。其仁甘香如杏仁,花如杏花而色微淡,冬季开花。
6、[
杷推]pá tuī
用杷推聚。形容数量极多。
7、[
拖杷]tuō pá
用来集麦的农具。
8、[
杷梳]pá shū
梳理,整理。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史记会注考证驳议>序》:“抑闻君年未及壮,精力过絶於人,涉览之暇,将取 史公 全书杷梳而剔抉之,盖欲令后之治 迁 书者,不能不以君书为始事。”
9、[
竹杷]zhú pá
竹制农具名。耙疏用具。
10、[
杷车]pá chē
古代兵车名。又名李公车、孩儿杷。车上设有机伏,下牵绳引发,可飞石击远,用于攻城破寨。见 明 黄一正《事物绀珠》。一说,杷车属飞梯一类,登高时使用。
11、[
杷杆船]pá gǎn chuán
扒杆船。一种轻便的小船,滩行多用之。《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八月五日》:“早晨本欲陆行,訥抚君 谓可仍由水路,从之。雇杷桿船二隻,巳刻行,出 大西门。”参阅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
12、[
铁齿杷]tiě chǐ pá
用大铁钉做齿的耙,用于弄碎土块,平整土地。
13、[
杷罗剔抉]pá luó tī jué
指搜罗挑选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