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1、[
表示]biǎo shì
1.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关怀。大家鼓掌~欢迎。
2.事物本身显出某种意义或者凭借某种事物显出某种意义:海上红色的灯光~那儿有浅滩或礁石。
3.显出思想感情的言语、动作或神情:老师很喜欢他的直爽,但脸上并没露出赞许的~。
2、[
请示]qǐng shì
(向上级)请求指示:这件事须~上级后才能决定。
3、[
展示]zhǎn shì
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图纸。作品~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4、[
示意]shì yì
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以目~。老师指了指门,~他把门关上。
5、[
显示]xiǎn shì
明显地表现:~威力。作品~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
6、[
不甘示弱]bù gān shì ruò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7、[
指示]zhǐ shì
1.指给人看:~剂。~代词。
2.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局长~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任务。
3.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执行上级的~。
8、[
暗示]àn shì
1.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他用眼睛~我,让我走开。
2.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如催眠就是暗示作用。
9、[
出示]chū shì
拿出来给人看:~手稿。~乘车月票。~黄牌警告。
10、[
提示]tí shì
1.把可以启发思考的有关因素提出来,帮助对方思考。
2.启发如何做题的注文。
11、[
示范]shì fàn
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或典范:~操作。起~作用。
12、[
公示]gōng shì
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实行干部任前~制度。
13、[
警示]jǐng shì
警告;启示:~后人。予以~。
14、[
预示]yù shì
预先显示:灿烂的晚霞~明天又是好天气。
15、[
演示]yǎn shì
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16、[
启示]qǐ shì
1.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2.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影片给了我们有益的~。
17、[
揭示]jiē shì
1.公布(文告等):~牌。
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客观规律。
18、[
标示]biāo shì
标明;显示:他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红线,~队伍可从这里通过。
19、[
示威]shì wēi
1.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威力的集体行动:游行~。
2.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力量:你不要向我~,我不怕你。
20、[
批示]pī shì
1.(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计划已经呈报上去,领导还没有~。
2.批示的文字:这个材料上有张局长的~。
21、[
明示]míng shì
1.明确表示。
2.当事人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与“默示”相对。
22、[
示例]shì lì
1.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
2.举出的例子:实战~。
23、[
示弱]shì ruò
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不甘~。
24、[
图示]tú shì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25、[
昭示]zhāo shì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后世。~国人。
26、[
宣示]xuān shì
公开表示;宣布:~内外。
27、[
示好]shì hǎo
主动的表示友好。
28、[
开示]kāi shì
1.指明。《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宣温密之詔,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许地山《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
2.展示,显示。《后汉书·李固传》:“固 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宋 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父準追封汉国公》:“所以遂吾大臣欲显其亲之志,而开示在位予一人尊奬近辅之心。”郭沫若《女神·湘累》:“这漫漫的长昼,从早起来,便把这混浊的世界开示给我。”
3.启示,启发。《后汉书·南蛮传》:“乔 至,开示慰诱,并皆降散。”宋 叶适《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衞,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明 李贽《答周若庄书》:“予观《大学》如此详悉开示,无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
4.指示;写出来使知道。清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六:“此游作何期会,作何章程,愿惟命是听,惟马首是瞻,胜於在家穷愁也。乞开示一切。”《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请二位将那五年之后风潮渐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开示一二。”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但如这样办,则请将收款人详细住址及姓名开示为要。”
29、[
示警]shì jǐng
用某种动作或信号使人注意(危险或紧急情况):鸣锣~。以红灯~。
30、[
示众]shì zhòng
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犯人:游街~。
31、[
默示]mò shì
当事人用沉默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不是通常的方式,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有约定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与“明示”相对。
32、[
喻示]yù shì
表明;显示:挺拔的青松~着旺盛的生机。
33、[
训示]xùn shì
1.教导指示:~子侄。
2.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聆听校长的~。
34、[
谕示]yù shì
即谕令,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35、[
夸示]kuā shì
向人吹嘘或显示(自己的东西、长处等)。
36、[
炫示]xuàn shì
故意在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长处):他有才华,但从不在人前~。
37、[
牌示]pái shì
旧时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
38、[
诏示]zhào shì
1.谓以诏书告知臣下。宋 王安石《赐判汝州富弼乞赴安州避灾养疾诏》:“故兹詔示,想宜知悉。”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五·本朝岳镇海渎碑》:“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当正,故兹詔示,咸使闻知。”
2.犹教导。严复《<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蔡孑民 ﹞以为‘当为历年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之结果,大足诏示国人。’”韦君宜《似水流年·牺牲者的自白》:“我把先哲的诏示,同辈的期许,自己的信念,过去的斗争……等等一切,完全拉来组织成军,同我想死的念头作殊死战。”
39、[
剥示]bāo shì
犹揭示。
40、[
暴示]bào shì
谓暴尸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