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g
1、[
梆子]bāng zi
1.用木头或竹筒做成的一种响器。常用于打更等。
2.击乐器。硬木制。是梆子腔的主要乐器之一。
3.戏曲声腔。即梆子腔。因用打击乐器硬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也作为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有陕西梆子(秦腔)、山西梆子(晋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东梆子等。
2、[
梆硬]bāng yìng
状态词。形容很硬:豆腐冻得~。
3、[
梆锣]bāng luó
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4、[
击梆]jī bāng
敲打梆子。用以宣告集散、表示有事申报或巡更示警等。
5、[
传梆]chuán bāng
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6、[
丧梆]sàng bāng
1.〈方〉。
2.不温和,脾气倔强。
3.用话冒犯。
7、[
梆鼓]bāng gǔ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8、[
三梆]sān bāng
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昆曲《十五贯》第八场:“伙计!发三梆了,大门上调原卷,二门上解犯人,太爷即刻要坐堂了。”
9、[
木梆]mù bāng
用挖空的木头做成的梆子。
10、[
硬梆梆]yìng bāng bāng
见“硬邦邦”。
11、[
破梆破群]pò bāng pò qún
旧时牌戏术语。二条、二万、八饼一副叫“梆子”;三条、三万、七饼一副叫“羣子”。梆子中缺饼子叫“破梆”,群子中缺饼子叫“破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