墖-漢語大字典
墖
墖同“塔”。《字彙補·土部》:“墖,《帝京景物略》:與塔同。”《晋略·何充傳附何準》:“散帶衡門,不及人事,唯誦佛經修墖廟而已。”遼釋志延《景州陳公山觀鷄寺碑》:“而況寳墖靈應之山,鎮其形勝;龜靈佑國之寺,翼乃標奇。”清李瀅《望羅浮歌》:“伏虎巖前天樂鳴,飛雲墖外狂歌起。”
墖-中華大字典
1、墖釋文:同塔。見《字彙補》。
2、塔讀音:託合切,音榻,合韻。釋文:
❶西域浮圖也見《說文新坿》。〔正字通引通雅曰。十六角七級皆~也。梵言窣諸波。華言~。~、亦作燔。通訓定聲曰。東魏天平三年。造須彌~一塸。此~之始見石刻者〕。
❷佛堂也。見《字苑》。
〔按舊注引後魏釋老志。募建宮宇曰~〕。
❸累土也。見《類篇》。
❹物墮聲也。或作晢。亦作漕。見《集韻》。
❺~~兒部。地名。在蒙古之東。東接興安嶺。西連蒙古。
〔又〕:~爾巴哈台。淸置直隸廳。今爲新疆塔城縣。
❻山名。在今山東濰縣東南六十里。
〔又〕:江蘇南通縣有~山。與狼山相接。
❼~米爾。河名。今蒙古烏里雅蘇台之東。與倫河會入於塞列恩河。
❽姓也。《正字通》:元廬州總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