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中華語文大辭典
棕棕ㄗㄨㄥzōnɡ棕櫚莖幹上的纖毛。[例]~刷|~繩|~毯|~色。
棕-中華大字典
1、棕釋文:椶或字。見《集韻》。
2、椶讀音:祖叢切,音騣,東韻。釋文:
❶栟櫚也。可作萆。見《說文》。
〔按~木高丈餘。聳直無枝。幹杪叢生大葉。分裂如破扇。葉柄甚長。柄下有籜。裹於幹周。各籜相重。遂成層節。花黃白色。春夏之交。孕葉叢中。黃苞被之。花細如魚子。故稱~魚。亦曰~笋。可蜜浸而食。結實纍纍如豆。其材赤黑色。宜爲鍾杵。亦可旋器。籜有靭絲如鬃毛。可織雨衣。產川廣者良。今江南多有之〕。
❷~竹。亦~櫚類。高丈許。幹無旁枝。全形極似~櫚而小。其葉又似竹。故名。
❸崖~。草名。狀似~。有葉無花。見《本草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