橧-中華語文大辭典
橧ㄗㄥzēnɡ〈書〉堆積柴草築構而成(如鳥巢般)的居所。[例]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禮記‧禮運》)。
橧-漢語大字典
橧
(一)zēng 《廣韻》作滕切,平登精。
聚集柴木以为居处。《廣雅·釋宫》:“橧,巢也。”《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孔穎達疏:“夏則居橧巢者,謂橧聚其薪以為巢。”清桂馥《札樸·滇游續筆·橧》:“永平山中人築室不用甎瓦土墼,但横木柴,絫為四壁,上覆木片,謂之苫片,與豕所居無異。馥謂即古之橧也。《家語·問禮篇》:‘夏則居橧巢。’注云:‘有柴為橧,在樹曰巢。’”清朱厚章《歲暮雜詩》:“信有橧巢師鳥雀,盡抛䆉稏豢魚龍。”
(二)céng 《廣韻》疾陵切,平蒸從。耕部。
猪圈及猪睡的垫草。《爾雅·釋獸》:“(豕)所寢,橧。”《方言》卷八:“豬,吴揚之間謂之豬子,其檻及蓐曰橧。”《廣雅·釋獸》:“橧,圈也。”王念孫疏證:“橧,本圈中臥蓐之名,因而圈亦謂之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