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中華語文大辭典
殺杀1ㄕㄚshā1.強使人或動物喪失生命。[例]~人|~生|宰~|斬盡~絕。2.戰鬥;攻打。[例]衝~|廝~|~入敵陣|~出重圍。3.消除;削弱。[例]抹~|~價|~掉他的威風。4.敗壞。[例]~風景。5.用在某些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深(多見於近代漢語)。[例]氣~我也|秋風秋雨愁~人。6.結束;止住。現在一般寫作「煞」。7.★〈口〉因藥液等刺激而引起疼痛。[例]染髮水把眼睛~疼了。殺杀2ㄕㄞˋshàiㄕㄚshā1.〈書〉等級;差別。[例]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也(《禮記‧文王世子》)。2.〈書〉減。[例]~衣縮食。
殺-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殺 shā
❶殺死,殺戮。
《史記·陳涉世家》:
尉劍挺,廣起,奪而~尉。(尉:官名。)
柳宗元《捕蛇者説》:
去死肌,~三蟲。
《論語·顔淵》:
子爲政,焉用~。
❷草木枯萎。
《吕氏春秋·應同》:
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
❸shài(曬)。降等,減少。
《荀子·儒效》:
法後王,一制度,隆禮義而~《詩》《書》。
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
然勢必~半。
❹shài(曬)。衰微。
《吕氏春秋·長利》:
是故地日削,子孫彌~。
❺shài(曬)。等差。
《唐令要》卷十八:
是以簠簋有數,籩豆有~。
❻用在動詞後,表示極度。
李白《猛虎行》:
楊花茫茫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