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
1、[
瘢痕]bān hén
瘢:伤口愈合后留下了~。
2、[
痘瘢]dòu bān
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瘢痕。
3、[
瘢耆]bān qí
指马脊疮疤。
4、[
瘢痏]bān wěi
创伤;瘢痕。
5、[
雀瘢]què bān
见“雀斑”。
6、[
诗瘢]shī bān
诗作中的瑕疵。
7、[
瘢迹]bān jì
疤痕。
8、[
汗瘢]hàn bān
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9、[
疮瘢]chuāng bān
创伤或疮疡的疤痕。
10、[
战瘢]zhàn bān
作战受伤所留下的疤痕。
11、[
瘢痍]bān yí
1.疤痕;伤痕。《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上尝谓 敬德 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清 唐孙华《种树》诗:“一朝触头面,殷朱血淋漓。困甚据蒺藜,生痏成瘢痍。”
2.比喻过失,缺点。宋 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12、[
瘢楞]bān léng
像疮疤那样凸起。
13、[
瘢夷]bān yí
1.创伤。
2.指使受创伤,受损伤。
14、[
瘢疻]bān zhǐ
伤痕。
15、[
刀瘢]dāo bān
刀痕。
16、[
索瘢]suǒ bān
寻求瑕疵。《新唐书·魏徵传》:“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明 杨慎《丹铅总录·人品·王导》:“后世猥儒,曲好议论,虽 诸葛孔明、宋 岳武穆 犹加索瘢,而无片语疵 导,谁谓公论百年而定哉!”
17、[
伤瘢]shāng bān
伤疤,伤痕。
18、[
瘢疣]bān yóu
疤痕和赘疣。比喻过失,缺点。
19、[
瘢疵]bān cī
比喻过失;缺点。
20、[
疤瘢]bā bān
犹疤痕。
21、[
瘢痆]bān niè
疤痕;疮痕。
22、[
瘢胝]bān zhī
疤痕和趼子。
23、[
树瘢]shù bān
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二:“栽二年之上桑,穀雨时,其间但有芽叶不旺者,以硬木贴树身,去地半指,一斧截断,快錛更妙,糝土封其树瘢。”
24、[
创瘢]chuàng bān
伤疤。
25、[
催租瘢]cuī zū bān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26、[
寻瘢索绽]xún bān suǒ zhàn
指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27、[
洗垢求瘢]xǐ gòu qiú bān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28、[
索垢指瘢]suǒ gòu zhǐ bān
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