沬-中華語文大辭典
沬1ㄇㄟˋmèi〈書〉微明之光。[例]豐其沛,日中見~(《易經•豐卦•九三》)。沬2ㄏㄨㄟˋhuì〈書〉洗臉。[例]~血飲泣,更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沬-中華大字典
1、沬讀音:呼內切,音誨,隊韻。釋文:
❶洒面也。見《說文》。《段注》:律曆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水。師古曰。~、洗面也。
❷亦作靧。《禮記內則》:面垢燂湯請靧。《釋文》:靧音悔。洗面。
❸或作味。《禮記檀弓》:瓦不成味。《鄭注》:味、當作~。
〔按此~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2、沬讀音:莫佩切,音妹,隊韻。釋文:
❶衛邑名。《詩桑中》:~之鄕矣。〔當今河南淇縣東北。卽殷朝歌城〕。
❷微昧之明。《易豐》:日中見~。
〔按王注如是。蘇注。一曰斗之輔星〕。
❸亦作妹。《書酒誥》:明大命於妹邦。《傳》:地名。紂所都朝歌以北是。
❹同昧。《易豐》:日中見~。《釋文》:鄭作昧。
3、沬讀音:無沸切,音未,未韻。釋文:水名。見《集韻》。
4、湏讀音:火外切,泰韻。釋文:爛也。《佩觿集》:~爛之~。火外翻。
5、湏釋文:古沬字。見《說文》:〔按說文、沬。洒面也。桂馥云。案釋文引本書。頮爲沬之古文。顏注漢書。則以沫爲頮之古字。孟康之音。又不以沬頮同文。而皆不言~爲古文。玉篇。頮爲正文。沬爲同文。~爲古文。廣韻。靧爲正文。頮爲同文。諸說不同。未能審定〕。
6、湏釋文:同潣。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