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1、[
香皂]xiāng zào
在精炼的原料中加入香料而制成的肥皂,多用来洗脸。
2、[
肥皂]féi zào
洗涤去污用的化学制品,通常制成块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有的地区叫胰子。
3、[
青红皂白]qīng hóng zào bái
四种不同的颜色。比喻是非或情由:不问~。
4、[
药皂]yào zào
加入适量杀菌剂或防腐剂的肥皂。
5、[
不分皂白]bù fēn zào bái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6、[
肥皂泡]féi zào pào
比喻很快破灭的希望或幻想。
7、[
皂角]zào jiǎo
亦作“皁角”。即皂荚。宋 孔平仲《晚兴》诗:“皁角芽已长,瑞香花欲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离县九里有座庙,唤做 皂角林大王庙,庙前有两株皂角树,多年结成皂角,无人敢动。”丁玲《法网》二:“棕板刷子用力的在一些脏布片上擦着,一些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衣服,在皂角的泡沫里,便稍稍变得干净了一点。”参见“皂荚”。
8、[
皂片]zào piàn
为供市场出售而制备的精致成片的肥皂,易于溶化。
9、[
皂素]zào sù
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有毒苷类淡黄色粉末。主要用于制作洗 涤去污剂,部分可药用。
10、[
皂荚]zào jiá
也叫皂角。落叶乔木。荚果可泡水代肥皂洗衣。荚、种子、刺均可供药用,有祛痰功能。
11、[
皂化]zào huà
使(如脂肪或脂肪酸)转化为肥皂。
12、[
皂隶]zào lì
旧指衙门里的差役。因穿黑色衣服,故名。
13、[
皂皮]zào pí
黑色皮革。
14、[
毛皂]máo zào
浅黑色。
15、[
皂絝]zào kù
黑色套裤。《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三队、第六队,黑质鍪、鎧,皂絝。”
16、[
番皂]fān zào
即番子。
17、[
皂领]zào lǐng
亦作“皁领”。黑色衣领。古代官员的服式。
18、[
门皂]mén zào
见“门皁”。
19、[
皂粒]zào lì
皂粒主要指脂肪酸钠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优良的润湿、分散和净洗能力,适用于纺织品染色后的皂洗和生产设备的快速洗涤。
20、[
皂舃]zào xì
黑鞋子。
21、[
皂顶]zào dǐng
即皂盖。
22、[
焦皂]jiāo zào
犹焦躁。
23、[
服皂]fú zào
见“服皁”。
24、[
皂君]zào jūn
鹳雀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鹳》。
25、[
皂吏]zào lì
旧时衙门里的差役。
26、[
皂舆]zào yú
皂人和舆人。古代供贱役的两种小吏。
27、[
软皂]ruǎn zào
也称钾皂。高碳脂肪酸的钾盐,质地较钠皂为软,故名。一般用作洗涤剂。用于医院洗手及理发店洗发等。
28、[
驺皂]zōu zào
养马驾车的差役。
29、[
白皂]bái zào
亦作“白皁”。犹皂白。比喻是非。
30、[
丹皂]dān zào
丹灶。亦指炼丹的方术。元 俞琰《席上腐谈》卷下:“﹝ 焦山 僧 法全 ﹞曰:‘我年二十无家,与道人同侣,三人共学丹皂。’”
31、[
皂头]zào tóu
旧时衙役的领班。
32、[
皂盖]zào gài
亦作“皁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33、[
皂物]zào wù
亦作“皁物”。柞栗之类。可做黑色染料。
34、[
末皂]mò zào
卑贱的隶役。
35、[
不皂]bù zào
深灰色。
36、[
皂纱]zào shā
亦作“皁纱”。黑色的纱。《晋书·舆服志》:“其释奠先圣,则皂纱袍,絳缘中衣。”《北史·周纪下·高祖》:“甲戌,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宋 王禹偁《道服》诗:“楮符布褐皁纱巾,曾奉西垣寓直人。”《金史·舆服志下》:“年老者以皁纱笼髻如巾状,散缀玉鈿於上,谓之玉逍遥。”《水浒传》第八回:“当时 董超 便和酒保径到阁儿内看时,见坐着一个人,头戴顶万字头巾,身穿领皂纱背子。”
37、[
皂绔]zào kù
黑色套裤。
38、[
皂褙]zào bèi
亦作“皁褙”。黑色背心。
39、[
皂带]zào dài
亦作“皁带”。黑色带子。
40、[
皂制]zào zhì
亦作“皁製”。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