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1、[
免疫]miǎn yì
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通常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力。终生~。
2、[
疫苗]yì miáo
原指用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所制备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现在指用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制备的生物制品。主要起预防疾病的作用,有时也用于治疗,如牛痘苗、卡介苗。
3、[
检疫]jiǎn yì
为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而采取预防措施。如对传染病区来的人或货物、船只等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采取隔离措施等。
4、[
疫情]yì qíng
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控制~。~报告。
5、[
防疫]fáng yì
预防传染病:~针。~措施。
6、[
疫病]yì bìng
流行性的传染病:~流行。
7、[
瘟疫]wēn yì
中医指容易引起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
8、[
鼠疫]shǔ yì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啮齿动物如鼠、兔等感染这种病之后,再由蚤传入人体。主要症状是高热,头疼,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和内脏出血。也叫黑死病。
9、[
疫区]yì qū
疫病流行的地区。
10、[
疫水]yì shuǐ
被细菌所污染的水源。
11、[
疾疫]jí yì
疫病;瘟疫。
12、[
时疫]shí yì
指某个季节流行的传染病。
13、[
赤疫]chì yì
古代迷信传说谓使人得疫病的恶鬼。
14、[
畜疫]chù yì
家畜的传染病,如鼻疽、口蹄疫、猪瘟、牛瘟等。
15、[
疫疠]yì lì
瘟疫。
16、[
饥疫]jī yì
1.飢饿无粮并患疫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宋 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太皇太后阁》诗之一:“青黄今接夏,飢疫免忧春。”
2.飢饿无粮并患疫病。饥,通“飢”。《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时 操 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17、[
沴疫]lì yì
犹瘟疫。
18、[
厉疫]lì yì
即癘疫,急性传染病。
19、[
湿疫]shī yì
亦作“溼疫”。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
20、[
气疫]qì yì
谓染疫气而得病。
21、[
灾疫]zāi yì
亦作“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汉 焦赣《易林·师之大有》:“灾疫病民,鰥寡愁忧。”《后汉书·杨终传》:“比年久旱,灾疫未息。”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22、[
送疫]sòng yì
驱送瘟神。
23、[
疫疾]yì jí
1.疫病。《法苑珠林》卷一一六:“晋武帝 太康 九年,暂至 洛阳,时疫疾甚流,祝者皆癒。”王西彦《古屋》第四部七:“战争之后,必有疫疾。”
2.疫病流行。《后汉书·独行传·李善》:“建武 中疫疾,元 家相继死没。”
24、[
疫症]yì zhèng
疫病。
25、[
温疫]wēn yì
是感受疫疠之邪而发生的多种急性传染病的统称。
26、[
逐疫]zhú yì
古时腊月禳祭,驱逐疫鬼。
27、[
疠疫]lì yì
瘟疫。
28、[
疵疫]cī yì
灾害疫病。
29、[
疫痢]yì lì
中医学病症名。指传染性强而症情严重的痢疾。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下痢脓血,日夜无度,腹痛,里急后重。
30、[
牛疫]niú yì
牛瘟病。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31、[
戾疫]lì yì
疫病。戾,通“癘”。
32、[
夭疫]yāo yì
因疫病而夭折。
33、[
疫气]yì qì
疫病。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平 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二·新鬼回家》:“是时 天津 疫气流行,死者甚众。”
34、[
疫鬼]yì guǐ
散布瘟疫的鬼神。古代迷信,以为瘟疫有鬼神在主宰。
35、[
疫祲]yì jìn
疫病。
36、[
疫神]yì shén
犹疫鬼。
37、[
大疫]dà yì
谓瘟疫流行。《吕氏春秋·孟春》:“﹝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史记·赵世家》:“二十二年,大疫。”《晋书·孝友传·庾衮》:“咸寧 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 毗 復殆,癘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於外,袞 独留不去。”
38、[
虎疫]hǔ yì
“虎列拉”的简称。参见“虎列拉”。
39、[
邪疫]xié yì
瘟疫,传染病。
40、[
口蹄疫]kǒu tí yì
偶蹄类动物(牛、猪、羊等)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病毒,经接触传播。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生水疱并且溃烂,嘴里流白沫,跛行。有时人也能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