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1、[
痁鬼]shān guǐ
指生疫病而死者。
2、[
痎痁]jiē shān
泛指疟症。亦指疟疾发作。
3、[
痁泄]shān xiè
疟疾而又泄痢(水泻痢疾)。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元和 十二年秋七月日,病痁泄卒。”
4、[
痁疾]shān jí
1.疟疾。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去年冬末得痁疾,绵歷三时。”清 唐孙华《余与匪莪侍御同日病疟戏简》诗:“胡为八月朔,痁疾并时作。”原注:“痁,疟也。”
2.患疟疾。《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
5、[
病痁]bìng shān
患疟疾。
6、[
痁语]shān yǔ
像病狂时说胡话。
7、[
痁病]shān bìng
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