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中華大字典
1、琯讀音:古緩切,音䗆,旱韻。釋文:
❶同管。《說文竹部》:管。古者管㠯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前零陵文學姓奚、於伶道舜祠下。得笙玉~。夫以玉作音。故神人㠯和。鳳皇來儀也。〔通訓定聲云。奚文學名景。段注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据此。~爲管或字〕。
❷曆家用以候氣者。以玉爲之。〔杜甫詩〕:吹葭六~動飛灰。
2、琯讀音:古困切,音睔,願韻。釋文:治金玉使瑩曰~。見《集韻》。
3、琯讀音:古丸切,音官,寒韻。釋文:石似玉。見《集韻》。
4、琯讀音:古患切,音慣,諫韻。釋文:貫玉飾也。見《五音集韻》。
5、璭讀音:古困切,音睔,願韻。釋文:琯或字。《集韻》:治金玉使瑩曰琯。或从運。
6、管讀音:古緩切,音筦,旱韻。釋文:
❶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見《說文》。《段注》:篪有七孔。見大鄭笙師注。~之異於篪者。六孔耳。風俗通曰。~、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貫地而牙。故謂之~。按物開地牙四字有脫誤。當作物貫地而牙。貫、~、同音。牙、芽、古今字。
〔按集韻。~、或从玉作琯。正字通云。說文琯附竹部。分~琯爲二。正韻九旱。~。亦作筦、琯。合~、琯、筦、爲一。然葭琯之~。通作琯。或作筦。~鍵、~見、~弦之~。通作筦。不借琯。分合各從其義可也〕。
❷似笛。一孔。《淮南時則》:琴瑟~簫。
〔注〕:~一孔。似笛。
〔按此本康成說也。周禮小師掌敎鼓鼗柷敔塤簫~弦歌注云。玄謂~如篴而小。併兩而吹之。漢人之訓~者有二說。先鄭云、如篪。賈逵許君應劭蔡邕等宗之。後鄭云、如笛。高誘主之〕。
❸簫也。《淮南原道》:列~弦。
〔又〕:笙也。《孟子梁惠王》:~籥之音。
❹竹曰~。見《漢書律歷志》。
〔按周禮大司樂有孤竹之~。絲竹之~。陰竹之~。晉書地理志云。律之始造以竹爲~。取其自然圓虛也。引伸之、凡中空而外圓者皆曰~。如人身之血~。化學器之吹~。候氣之葭~。女佩之箴~。皆是〕。
❺吹也。《儀禮大射禮》:乃~新宮。
〔注〕:~、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也。
❻筆彄也。《禮記內則》:右佩玦捍~。
〔注〕:~、筆彄。〔後人因此稱筆爲~。別稱~城子〕。
❼鑰也。《左僖三十二年傳》: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
❽鍵也。《禮記檀弓》:~庫之士。
❾五臟之腧也。《莊子人間世》:支離疏者五~在上。
❿典也。《史記范睢蔡澤傳》:崔杼淖齒~齊。
⓫包也。《禮記樂記》:禮樂之說。~乎人情矣。
⓬樞要也。《荀子儒效》:聖人也者。道之~也。
⓭總理也。《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事二十餘年。〔淸時太監。亦設有總~。又今商店執事人之領袖均稱~事〕。
⓮拘束也。如云~束、看~。
⓯~~。無所依繫也。《詩板》:靡聖~~。
〔又〕:浴也。見《廣雅釋訓》。
⓰~節。竹符也。《周禮小行人》:都鄙用~節。
〔注〕:~節、如今之竹使符也。
⓱國名。《書金滕》:~叔及其羣弟。
〔又〕:州名。金置。屬河東北路。當今山西靜樂縣治。
⓲通筦。《漢書東方朔傳》:以筦窺天。
〔注〕:筦、古~字。
⓳姓也。《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叔之後。齊有大夫~至父。
7、管讀音:古丸切,音官,寒韻。釋文:館也。《儀禮聘禮》:~人布幕于寢門外。
〔注〕:~、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琯-中華語文大辭典
琯ㄍㄨㄢˇɡuǎn1.古代一種以玉製成的管樂器。形狀似笛,上有六孔。2.姓。